【从未神化的勒布朗】
2015/8/19 苏群

     ?喜欢请关注

    点赞更转发

     如果你常留言,还可以获得彩蛋文章,只有留言才能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社交媒体——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博客:苏群

     Instagram:QUNSU(篮球不是生活的全部)

     蜂鸟网:苏群 (旅行摄影·我镜头里的世界)

     悦跑圈:QUNSU

    

     如果你见过太多的神一样的人物,会特别希望见到一位接地气的,詹姆斯就来了。

     这个夏天到秋天,科比、詹姆斯和乔丹先后来中国。科比已经离开,詹姆斯还在,乔丹还没有来。如果按职业生涯的顺序,或者按总冠军戒指的数量,应该是乔丹、科比、詹姆斯,但我们的世界常常倒错,好吧,詹姆斯在中间。

     他们三个,是我最佩服的NBA球星,贯穿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职业生涯的深入推进,那些大牌明星越来越接近真实,就像镜头里虚化的人影,到詹姆斯而对焦清晰。

     这是一个从未被神化的球星,尽管他的绰号是“King“。詹姆斯在耐克”打出名堂“的LED地板上,像个不知疲倦的孩童,而他的背后,灯光打出八个大字——“师从詹皇,极造全能”。可是在美国DJ的打碟音乐中,詹姆斯浑身上下不停地随着节律舞动,听着全场球迷“L——B——J——!”的喊声,他把整个白天的疲倦一扫而光。

     看到LED地板上绚丽的灯光,他兴奋地顺着灯光指示运球上篮、扣篮;在球迷的喊叫声中,他在各种角度投篮,大家让他到中圈,他就到中圈,一球命中,然后和主持人兴奋地击掌。

    

    


     詹姆斯在球迷的要求下中圈投篮,一击而中。

     其实,就在半个多小时前,他还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场地和喜欢篮球装备的球迷High着。

     一个半小时前,他还在一个小学跟那些和他儿子差不多大的球迷们做公益活动。

     三个小时前,他还在鞋店见球迷。

     四个小时前,他还在上海外滩的华尔道夫酒店,跟我和于嘉、杨毅做央视《最前线》的访谈节目。

     除了在《最前线》节目的现场,拍广告的摄影棚,华尔道夫酒店的健身房,其他地方都是充满了球迷的嘶叫。在上海,他只停留两个整天,日程排得密密麻麻,就像球迷震耳欲聋的喊声。

     可是他哪里来的那么足的精神,每到一个新的场合,他就突然兴奋了。

     我们在采访开始就播放了他的“10佳扣篮”,让他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聊一会儿播放“10佳助攻”,然后是“10佳盖帽”。那些镜头就像兴奋剂,让他疲倦的脸上绽出了笑容。我见过的那些詹姆斯,大部分时间都在疲倦中,比如2008年在纽约,美国队出征前他和队友们被“过堂”,一间屋一间屋地接受轮番采访,比如今年总决赛,他在输了第6场之后,落寞而又坚持着回答问题。但是在看完那10个隔人扣篮以后,他脸上放出光,并且对更衣柜上贴了两个赛季的扣邓肯的海报记忆犹新——那张海报,是我们《篮球先锋报》做的,由我们当时驻克利夫兰的记者鲍仁君送给他。

     在播放完“助攻10佳”以后,我问他:“大多数教练和队员在比赛后都会仔细看技术统计,你最在意的是哪一项统计?”

     “失误,”詹姆斯脱口而出。他专注地谈论“失误”的表情,像极了我看过的他在16岁时接受的一段采访,那时候詹姆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仔细地描绘将来他要怎样,前后跨度15年的表情,都是那样渴望做到完美。

    

     十分疲倦的詹姆斯打足精神做《最前线》节目。

     15年来,这个世界一直企图包装詹姆斯,但从未成功。他是自格兰特·希尔、哈达维和科比之后,最可能被包装成“乔丹接班人”的球星,最终他还是他勒布朗自己。他比科比小7岁多,和科比一样参加过6次总决赛,科比夺冠5次,他只有2次。更多的总决赛失利,让他身上充满了普通人的生气——我们大多数人,都尝过甜蜜和痛苦,他和我们的不同,是不论甜蜜还是痛苦,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更需要以普通人的心态去对待。在访谈中,他那样认真地说如何走出失败,又如何面对成功。

     “打出名堂”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我之前得知詹姆斯要在剩下的18人里面最终选出10个人,淘汰比例超过此前乔治和科比的活动。10个人挑选完毕,詹姆斯突然说,一个队总得有12个人,是不是应该再加两个?

     当时,剩下的8个人已经绝望,准备打道回府。但詹姆斯找来两颗篮球,签上名,把两颗篮球送给了徐婉璐和帖梓贤两位女生,同时送上了象征着晋级最后12名的黑色T恤。突如其来的转折让两位姑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尤其是山西来的姑娘帖梓贤,抱着詹姆斯泣不成声,上一站科比在的时候,她就是靠投篮“决斗”晋级的18强。但“打出名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秀,谁打得好谁晋级,而是教练通过训练中的观察,寻找那些有一定的基础但通过训练进步更大、更有团队意识、更能从篮球中得到快乐的人。

     在詹姆斯的哲学中,只有这两条:成功不算成功,失败不是失败。这是一个尝够成功和失败两种味道的人才能总结出来的信条。那些在15年前希望包装詹姆斯的努力,在他30岁以后终究变成徒劳,因为詹姆斯是如此接近我们生活的真实。

    

     帖梓贤意外得知自己晋级最后12强,泣不成声。但是回去后的当天晚上,因为晋级的12名球员还要在几天后参加最后一站的公开比赛,帖梓贤认为自己的技术不够,可有会拖累球队,她宣布退出比赛,把机会让给剩下6位队友中最能帮助球队的人。教练迪·布朗将宣布替代人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苏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