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知乎开撕,文化人终究为“钱”打起来了
2016/6/10 中国新闻周刊
果壳知乎到底是宿敌还是盟友?这场联盟与部落之间的对决不仅仅是你死我活那样简单。
”
不管你愿不愿意,最近我们的朋友圈还是被两件事刷屏了——魔兽 and 分答。
如果硬要将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大玩姐想了想,应该就是“战争”吧。

分答是果壳网旗下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它定义了3种角色,提问者、回答者、围观者。
提问者对感兴趣的问题付费提问;
回答者自定义每条回答的收费标准,用语音(60秒长度之内)回答;
围观者花一元钱,即可听到问答内容,问答者均分收益

该应用于5月15号上线,3天用户量破百万,而真正“红”到朋友圈是从王思聪加入秒赚20万开始的。
5月28号,王思聪来到分答,回答问题开价就是3000,然鹅真的有人提问。“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这个问题被偷听了一万六千次,提问的人得到八千多块,即使被分答抽成一成,也是赚了不少。后来,王思聪涨价到4999,还是有人提问,可见网红的力量。
当然,除了王思聪,像章子怡、papi酱、李开复这样的名人大咖也都加入其中,将他们的隐私、经验、知识“分享”给听众。

面对分答的火速蹿红,同为知识分享领域的老司机「知乎」哪能坐视不理?果然,6月6号值乎3.0版火速上线(此前是知乎在愚人节推出的付费看答案的刮刮乐产品),并在今天下午出现在朋友圈。
大玩姐点进去细看了下,除了颜色和logo,形态跟几周前幼崽期的分答有着像素级的相似,这对一直打击抄袭的知乎简直是啪啪打脸。

左分答 | 右值乎
火热开战 | 文化人终究为“钱”打起来了
有句老话,“知乎果壳,必有一战。”在将“知识变现”的问题上,两家网站都酝酿已久,但碍于知识分子的“身份”谁都不好意思出手。
如今,这一战确是来得早了些,又恰好是认知盈余这个敏感话题,显得露骨了些。

大玩姐了解到在分答上线初期,“找人”菜单中,就有一个分类叫“这些年你关注的知乎大V”,这显然是向知乎约架的信号。
于是今天,值乎3.0上线。形式上成了分答的copycat。(但值乎之前就做付费文字信息,转语音似乎是顺理成章)
分答当然抓住copycat这点,公开在百度推广如下链接:

这个链接点进去,正是分答手机App下载以及微信登录的主页。把自己的状语赤裸裸的改成了“被值乎抄袭”,也是够黑。
接下来,大玩姐去知乎搜索“分答”,

得到了这样一个页面……

分答,404,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纯属巧合还是故意讽刺?
其实,对比两家宣传,大玩姐发现火药味更浓。
我们都知道,分答靠“偷听”网红明星的娱乐八卦走红朋友圈,而值乎就把分答上的“偷听”变成了“学习一下”。再看值乎的slogan,“说点有用的”。知乎,打人不打脸啊!
不管怎么说,两边都是文化人,抄袭、指责、抢资源、屏蔽对方,这架打的,虽有文化人的机灵,却也让人感叹,“原来读书人发起狠来,也是扯头发撕脸。”
宿敌盟友 | 决不是你死我活那么简单
互联网让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里,将信息交换的互动性发挥到最大,同时大大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线上答疑解惑”其实并不新鲜,从“赏金模式”的百度知道,到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到作业帮类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再到分答值乎等付费问答产品。
这些不同时期看似对立的个体实质上都是知识分享型网站在探索盈利模式和商业化转型道路上的努力。他们既是宿敌又是盟友,较量也决不是你死我活那么简单。

而此次分答值乎的走红,源于聪明的交互方法:
提问者用文字提问,围观者可以看见,引起偷听兴趣;
回答者用语音回答,更加真实,且方便保密;
问者和答者共同创造好问题,均分偷听钱;
分答则要从提问方和回答方的所有收入中提取10%作为服务费,三方共同收益。
雾里看花 | 知识零售平台的缺陷在哪儿?
分答值乎的成功,不可否认,对于提问者、回答者以及平台都带来了一定的益处。然而,这种知识付费的模式,大玩姐还是抱有一定的担忧。
首先,消费者对问题判断不清。有时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问题,一开始就陷入议题设置的误区;
其次,消费者并不知道哪个行家靠谱。随便选择一个效果没法保证,再次消费的时候决策更加困难;
最后,分答价格低,决策相对容易,但是体验其实更难保证。用户很难问问题问到点儿上,回答者1分钟的时间更难把一件事儿说透;回答者是“十万网红”,所给的答案又具有多少专业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是个问题。

未来之路 | 分答值乎能走多远?
分答与值乎的出现,被许多人称为“一次有关内容变现的实验”,并掀起了有关互联网知识究竟应该免费还是付费的大讨论。
事实上,对于分答与值乎这种知识付费共享在国外早已经很流行,如韩国翻译众包平台Flitto翻易通,已经进入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超过600万的忠实用户,并且实现盈利。

#关于花钱#
在中国,多数人认为,知识最好是免费的、低价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广泛传播,让用户仅仅为了一个问题就付出几十元乃至上百元的价格并不容易。
#关于赚钱#
在平台发展前期可以依靠一些明星和大V来带动平台发展,但是绝不可持续。现实情况是只有拥有超多粉丝关注的大V和名人才有可能持续赚到钱,普通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致富并不容易,“偷听”所得也只能算意外收入。“二八定律”由此显现——20%的“塔尖”领跑兼赚钱,剩余的80%用户只能陪玩。

对于分答值乎是否能持续成长和保持热度,大玩姐持怀疑态度,互联网上实在有太多这种昙花一现的故事了。
总的来说,知识分享型网站的盈利探索或商业化转型,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绝大多数用户的基础上,把是否付费、付费多少的决定权交给用户。不适当的付费服务,不仅会因强制付费而伤害大多数用户或者情感,更重要的是,对于平台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使用氛围也会造成巨大损害。
于此,果壳知乎的战火似乎烧早了些。知识的确可以变得性感,但最终,最性感的,可能只有性感本身。


一本有态度的杂志 | 一个有温度的公号
转载或商务合作 回复关键词 转载 | 合作


点击图片浏览|你没看到的,才是真相

点击图片浏览|没有这种能力,活该你在生活中苦苦挣扎

点击图片浏览|既然读书无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 | 新媒体矩阵-
有意思网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
开Fun | 反观 | 财迷 | 剧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新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