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扮男装真的看不出来吗?
2016/1/3 郑州妇科医院

    

     古代女扮男装真的看不出来吗?

     在影视剧中,常会有一些女扮男装的镜头,在观众看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女扮男装,但影视剧中,人们往往默认对方就是男性。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古代女扮男装真的看不出来吗?

     其实,女扮男装在古代确有其事,而且在唐朝最为盛行。而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宠妃末喜。末喜,不同记载或叫“穏嬉”、“末嬉”、“妹喜”、“未喜”。《晋书·五行志》说:“末喜冠男子之冠。”明确说明末喜戴男人的官帽。《汉书·外戚传》师古注说末喜“美于色,薄于德,女儿行,丈夫心。桀常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于是汤伐之,遂放桀,与末喜死于南巢”。

     服饰通常是区别人物性别身份的标志,男女生理不同,因而在服饰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着装又是一种社会秩序,表明了权力与身份的地位,不同的地位之间不可以逾越,否则就要受到处罚,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同时在服装上规定了“男女不通衣裳”。基于这样的思想,男女的衣服必须分开,不可掺杂,否则就要受到谴责,穿异性的服装就会被称为“服妖”。礼教的盛行,更是将这一思想大范围推广,乃至延续两千多年,即便是女性地位非常高的唐代高宗李治时期,太平公主因穿男子衣服而被认为“服妖”,可见“服妖”是一件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

     古代男性思维中无女子着男装意识。首先因为某些时期等级制度太森严了,大家潜意识里面都认为不会有人女扮男装,甚至根本就想不到这种情况会发生。所以,第一个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看穿女扮男装的人,他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应当不亚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因为这两个发现都可以看作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拿唐代来说,因为女性的服装主要是:衫、袄、裙、半臂等形式;男性的服装主要是袍和衫。因此当唐人看到一个身着长袍的人站在面前的时候,第一个想法绝对不会是去想他穿上女装的样子,而是直接认为他是男人。

     男子束发与女子盘发的方式是不同的。女子发型多样,为了追求美感迎合男性审美,所以都是先盘发再用簪子固定,因此将簪子抽出来的时候,头发就会自动散落开。男子束发的方式不是这样,先在头顶束一个小圈,然后在小圈里面插入发簪并拉紧,然后将余发绕着盘起来。这样的束发方式比起女子的盘发方式,很牢靠,即便是拔掉簪子,不用手拆,头发也是不会散落的。

     所以,将帽子打掉或者不小心弄掉发簪的从而头发散开被发现是女扮男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头发散开就像女人(当然个别也有这个因素),而是因为男子束发的方式决定了,即便是帽子掉落或者拔去了簪子,不去用手拆,头发是不会散开的,而头发如果散开了,那一定是因为束发的方式不对。所以,那些没有做好束发功课就女扮男装,想当然地将束发理解为盘头的姑娘,自然会在帽子或者簪子掉落的时候被人识破。

     “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两则女扮男装的故事,难辨真假,共同点两者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风尚是怎样的?男人们脸上涂着厚厚的粉,有些男人甚至比女人更漂亮。魏晋南北朝时期军营里有过抓壮丁抓错将错就错的女兵,也有过贵族女子扮男装读书的事情。

    

     「

     搞笑

     happy smile

     」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郑州妇科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