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的痛——宫寒!春季如何防治
2016/3/24 学府健康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订阅哦 所谓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宫寒是中医理论下的病名,不能与西医的具体病名来套,但是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急慢性炎症可以用宫寒辨证治疗,在临床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宫寒有哪些症状 “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才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发胖。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肥胖。
2、月经异常。经前小腹有坠胀感,白带清稀量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月经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3、下腹寒冷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黯黄,自觉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月经略有错后,有白带,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宫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与体制有关
临床上造成“宫寒”的原因很多,它一方面与体质有关,例如那些平日里就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的朋友,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就易出现“宫寒”。很多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这就是寒地宫现象。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问题。
2、与生活习惯有关
有些女性朋友特别爱吃冷饮,或者为贪图凉快,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者是为了漂亮,在冬天也着装单薄,这些习惯都易因寒冷邪气侵袭而导致“宫寒”。

如何预防宫寒? 1、因宫寒部分原因是贪食寒凉之品所致,也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一方面,如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番茄,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对调理宫寒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性寒食物少吃,如绿豆、苦瓜、凉瓜等。
2、注意胞宫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冬季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3、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
4、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有句话叫做“十女九寒”,说明很多女性的体质偏向寒性。你是否深受宫寒的影响,或是由于宫寒已经出现月经不调问题,要是出现月经不调问题可不能不当回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重医附二院托管学府医院妇科先进的诊疗技术、设备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针对痛经以及月经不调的多种不同原因,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明确病因,辨症治疗,为广大女性朋友解决宫寒困扰。
预约方式: 即日起拨打24小时预约热线:023-62767710,即可享受原价781元的女性检查套餐,三月关爱价只需168元,套餐内容包括:一般体检、血常规、尿常规、尿HCG、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BV、炎症三项、乳腺触诊、电子数码阴道镜、妇科(子宫、附件)彩超、腹部彩超、双侧乳腺彩超、乙肝两对半、肾功、血脂、血糖、静脉采血、真空采血管、胸透、十二导联心电图、中医养生等检查内容。学府医院体检中心专业设备+权威专家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关爱健康、让生活更美丽!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享受专业医生的健康建议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学府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