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防胃癌,需从警惕胃的癌前病变做起
2016/8/31 学府健康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关注我们哦! 胃的癌前病变,又称癌前期疾病,是指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疾病或临床状态,那么患胃癌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胃的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预防胃癌,要从警惕胃的癌前病变做起。

预防胃癌,从警惕胃的癌前病变做起
1、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证明,胃粘膜内的壁细胞萎缩,胃酸分泌量减少,有利于胃内硝酸盐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繁殖,从而促进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内源性合成,这样就增加了胃内致癌物的浓度。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2%~7.1%。
2、胃息肉。统计资料表明,胃息肉的癌变率可高达50%。对于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且广基无蒂者,因其易于癌变,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3、胃溃疡。实验证明,溃疡周围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在反复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中,再生的上皮细胞易遭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发生癌变。统计资料表明,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5%。
4、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上皮表面的脂蛋白层,从而降低了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另外,胃窦被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硝酸还原酶阳性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亚硝胺在胃内的合成,使致癌物亚硝胺在胃内的浓度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残胃癌的发生率为0.5%-6%。
重庆学府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指出,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胃癌死亡率高,及时检查是关键
传统胃镜检查由于大肠总长度约1.5米至2.0米,在腹腔内迂回曲折,镜子在肠腔内要拐“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终点。传统肠镜的进镜方法是“一往无前”,也就是说,操作者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进镜,不管是否有肠镜在肠腔内结成“襻圈”。而大肠是很容易在乙状结肠等部位结圈的,这种襻圈不仅会直接引起患者的剧烈腹痛,而且会间接地牵扯腹膜后迷走神经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反应,痛苦可想而知。
重庆学府医院采用先进的胶囊内镜检查,克服了传统胃镜检查的弊端,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胶囊内镜不需任何麻醉,患者只要服下一粒小小的“胶囊”,就能代替胃镜进行检查,并可检查胃部、大肠、小肠,清晰地拍到七八万张人体胃肠道病变情况的照片。
智能小胶囊,轻轻松松查肠胃
重庆学府医院第五代OMOM胶囊内镜实现了全面升级换代,无需任何麻醉,患者用水将胶囊吞下后,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6~8小时,在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技术优势
1、不插管,安全无痛苦:OMOM胶囊内镜为普通胶囊大小,轻松吞咽,不插管,无麻醉,无创伤、无痛苦。
2、多方位监测,诊断更精准:突破了胃镜、肠镜对小肠检查的盲区,全小肠段彩色图像清晰,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诊断率,对消化道早期癌变诊断更准。
3、无毒无害,无污染:无线胶囊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其外壳采用不能被消化液腐蚀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能够安全排出体外。
4、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整个检查有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过程,医生在回放过程中,分析拍到的照片,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咨询通道 拨打023-62767710,或关注“学府健康”微信公众号,直接向内科专家咨询胶囊内镜的详尽信息。我们24小时守候着您的健康,请保持美丽心情,拥抱健康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胶囊内镜检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学府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