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最该排的是毒素还是湿气?你一定不知道!
2015/12/14 时尚健康指南

冬天最怕的就是阴冷,那种透入骨头的冷,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人体最怕的就是湿邪。寒+湿就更容易致病了,所以冬天排除湿气是重中之重。
你是否知道,湿气的产生往往不仅仅因为饮食,在生活上,一些不注意的习惯都有可能导致湿气的入侵。不良生活习惯湿气缠身1.久坐不运动现代人工作繁忙,工作8小时内都是对着电脑,回到家后,也是一直坐着看电视,缺乏运动。长期坐着会让人的脑供血不足,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就会觉得全身乏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严重者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等病症。2.衣服穿得过少到了冬天的时候,你可以在路上仍然见到很多爱穿很少衣服的人,这样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其实,尤其是在冬季,全身都要注重保暖,洗澡的水不要太冷,洗头后及时吹干,夏天也不要一味的贪凉。3.睡眠时间不足在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脾虚就容易产生湿邪。睡眠时间充足了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工作起来也更加有活力。建议每天晚上10点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4.吃东西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5.大量喝酒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这是让湿毒更加肆虐的关键因素。6.居住环境不通风如果长期住在不通风的环境里,就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所以,每天要定时开窗透气,特别是遇到南方的雨水潮湿天气,更加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冬天排除湿气的食物
姜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在西方营养学里,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扁豆中医认为,扁豆味甘入脾胃经,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中医书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扁豆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等,扁豆角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鲫鱼鲫鱼可以健脾利湿,且含动物蛋白质比较丰富,对脾胃不和有帮助,与薏米等其他可健脾利湿的食材配合食用,效果更佳。入汤宜以白鳞鲫鱼为佳,民间谓之“白鲫”。中医认为它有补胃弱、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
薏米《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
冬瓜冬瓜性味甘、淡、凉,能利水消肿,消热解毒。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冬瓜中含钠较低,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化,并减少水钠潴留,消耗体内脂肪,为肾脏病人、浮肿病人的理想蔬菜。
淮山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在历史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详情的可以咨询营养师露露:燕麦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香菇香菇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有调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补气祛湿的功效更为明显。因为野香菇多生长于山坡之上较为潮湿的地方,因此对于湿气有很强的防御力,其祛湿功能主要来源于此。
苹果枸杞红糖小米粥食材:苹果1个、小米50g、红糖适量、枸杞适量。做法:准备好小米、枸杞、红糖、苹果;将小米用清水清洗干净;苹果去皮切成块;将小米和苹果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汤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20分钟;加入枸杞和红糖;继续小火煮至10分钟即可。

红豆莲藕汤食材:莲藕1节、红豆100g、清水适量。做法:准备好食材;将红豆洗净,用清水浸四十分钟;莲藕洗净,去皮洗净切块;将莲藕、红豆放入煮锅中,一次性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滚;整锅倒入预先预热好的电炖锅内;大火炖2小时,喜欢咸的可以下盐调味,吃淡的无须下盐。
注意:健脾化湿的同时,更需要减少内湿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腻食物,西瓜等凉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应少吃。在烹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其寒凉性质。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美食与爱。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时尚健康指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