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女老师得水痘去世 成年人更要正确战“痘”!
2016/1/15 时尚健康指南

    

     水痘一般都是发生在小孩的身上,但你知道吗?最近大人也容易长水痘。而且一旦发病,比孩子还要重!

     昨天凌晨,大连怀孕女老师李华,在与水痘并发症坚强的抗争了1个月后离世了,腹中胎儿也未能保住。去年12月中旬,怀有4个月身孕的李老师,因为起水痘,结果引发脊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被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李老师的病情牵动了不少大连人的心,关于为李老师捐款的内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不少学家长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都纷纷为她捐款。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在大伙的印象中,水痘一般小孩患得多,但专家表示,成人也会得水痘,而且通常比儿童还要严重得多。水痘本身并不可怕,但一旦出现水痘并发症,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成人水痘”四类人最爱中招

    

     1、群居性生物

     校园、集体宿舍、军营可谓最招此魔君喜爱的三大宝地,由于水痘是空气传染,一旦降住一个,很快就会如燎原之势迷倒一片。

     2、关爱宝宝成长委员会

     据统计在15岁以内的正常人群中,约70%均有曾被感染的证据。作为关爱孩子成长的家长同志们,有些人以往未曾遭遇过此魔君,往往因照顾病中的孩子被它盯上成为下一个目标。

     3、心系带状疱疹病人志愿者

     因“带状疱疹”的根本乃是与水痘是一体,二者均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家中如有患带状疱疹者,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青壮年的家人未曾接触过该病毒,但已参与亲密护理,或查看病情,或为之搽药,往往在举手之间已招惹病毒。

     4、体弱病娇者协会

     都道邪不胜正,水痘君亦不敌道高之人,但大千世界总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病娇体质者,水痘火眼金睛总能找到这样的人,最可怕是孕妇、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和艾滋病患者等,一旦被擒,后果不堪设想。

     你对水痘了解多少?

    

     1、前世今生和传染性

     前文提到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水痘是VZV的初次感染,感染后产生病毒血症,少数感染者出现皮疹,大多数人被感染后并无明显症状而被忽视,为隐匿性感染。水痘通过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飞沫传染,其传染性很强,传染期从发疹前2天到发疹后5天,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均存在病毒,疱液中病毒含量很高,经直接接触疱液也可传染,干燥结痂的皮疹无传染性。

     2、潜伏期与主要症状

     水痘潜伏期9~23天,一般14~17天。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前驱症状出现后1~2天出现皮疹,从胸背部向外呈向心性分布,皮肤表现为红色斑疹、丘疹,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疱壁薄易破,常有瘙痒,部分可形成脓疱。经过2~4天水疱干燥结痂,如不发生继发感染,不留瘢痕,整个病程约2周。很多人认为成年人不会得水痘,去不知成人水痘比儿童水痘症状更重,前躯期长、高热、全身症状显著、皮疹数较多,也更瘙痒。

     3、孕妇水痘

     在妊娠20周内孕妇发生水痘,胎儿受损的概率大约为2%,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缺陷、四肢发育不良、新生儿死亡等;产妇生产前4天到产后2天发生水痘,由于新生儿未能从母体获得抗体,所以新生儿有发生严重水痘的危险,如不予治疗死亡率高达30%。家中如果有孕妇,更加要做好预防水痘的工作。打算要宝宝的准妈妈,如果之前从未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建议在准备怀孕的至少3个月前接种水痘疫苗。

     如何对抗成人水痘

    

     1、注意空气流通

     阴雨天气是水痘病毒特别活跃的时候,应注意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实施空气消毒。

     2、隔离消毒

     对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患者的病室、衣物和用具,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通风、曝晒和煮沸等方式进行消毒。

     3、疫苗接种

     进行水痘灭毒疫苗接种,或可预防水痘发生。一旦接触水痘后,应观察3周。体弱者可在接触后10天内注射带状疱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以减轻水痘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接受者、3个月内口服糖皮质激素超过14天且没有生过水痘者、对水痘无免疫的孕妇。

     4、药物预防

     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水痘后9天内予阿昔洛韦1周,可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5、正规治疗

     主要是预防继发感染和加强护理。卧床休息,高热者可给予退热剂,皮肤瘙痒难耐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外用炉甘石洗剂。成人水痘和任何年龄的严重水痘患者,特别是免疫抑制患者,应早期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更多治疗措施建议到医院皮肤科面诊。

     (来源:健康时报、综合网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时尚健康指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