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对孩子说:“请你向我道歉!”
2016/7/26 康卓育儿
说明:
1.因多家公微号申请转载这篇文章,所以特意标明“原创”重发一次。
2. 特意增加了问题归属权的四张图示,方便大家阅读和理解。
3.看到转载中有朋友提到说这位妈妈做得真不怎么样,是的,这就是过去的我,没有看见孩子,也没有用更有效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我很高兴我的错误和失败案例,给大家带来启发。
4. 也有朋友说,后面怎么搞得那么复杂,没必要吧。针对不同的情形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这是P.E.T. 父母效能训练的特色,所谓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走进孩子的心。P.E.T. 从来不是一下子就搞定孩子的术,不是快捷模式。但是一旦学会了问题归属权的划分,就能更有效率和效能,大大提升亲子关系,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5.收到微友的投诉,有公微号转载我的文章,却标明是他的原创。已经投诉处理。
6.请需要转载的朋友,不要使用消息,而是使用留言功能。我会为你开通白名单。转载需注明作者简介和作者公微号。谢谢你分享的愿心!
想当年后来再后来

场景:发生在妈妈和孩子之间。孩子打了妈妈,妈妈很痛。孩子是不小心打的,妈妈也知道孩子是不小心的,痛是痛的。
妈妈可以发表白性的我信息:哇,刚才那一下好痛啊!还好,现在不痛了。
(这样是不是很真实?)
孩子可能会说对不起;可能会过来看看摸摸刚才他打到的地方,哎呀,这里都红了,我的劲儿好大呀, 下次我会小心的。(这样是不是更自然更有爱,更有爱的流动?)

场景:孩子在搭积木,一直都搭不好,结果妈妈好心来帮忙了,但其实他不要妈妈的帮忙,于是他用打的方式来阻止妈妈。
妈妈可以倾听孩子:搭了这么久,都没搭好,好郁闷啊。你没让妈妈帮忙,妈妈直接帮你了,你就更不爽了!
妈妈可以表白:我才明白,我太着急想帮你了,而你想自己来。抱歉。

还是上面2的例子,有的妈妈可能就有情绪了。
妈妈可以增加换挡的技巧。
比如,妈妈:现在我也很郁闷,一方面我知道自己太着急帮忙,打扰了你;另一方面,打得好重啊,痛得不行!
可能孩子的情绪温度会很高:每次都这样,说好了我自己来,你又来插手!烦不烦?!
妈妈倾听孩子:是哦,妈妈一再管不住自己,打扰到你了,你受不了了。
孩子:是啊,而且你答应的好好的,可就是做不到。
妈妈倾听孩子:我说到做不到,让你失望了。
孩子:哎,我也知道其实你不是故意的,你是忍不住。
沉默。
孩子:妈妈,我们一起来试试你说的快乐大法吧,看以后怎么可以避免我们俩都不爽,而是我们俩都开心!
妈妈发出肯定性我信息:哎呀,你先想到了!你这么说,我忽然觉得轻松了好多!我们赶紧开始吧!

场景:孩子和妈妈在游戏,孩子玩得尽兴,但出手很重,让妈妈很痛。妈妈可以表白加面质性我信息:我挺喜欢跟你玩这个游戏。不过你玩得嗨的时候,我就开始紧张,担心你打痛我。我纠结啊,又想好好陪你玩,又害怕无意中被打痛了。

邀请
1我是否有N种预设:你是孩子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比你更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是你错的,我对的,所以我有权决定你应该怎么做。
2当有矛盾冲突发生时,孩子需要有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去理解去厘清,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进行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的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们是否简单粗暴地打断了这个过程。
3我们是否拿走了孩子为自己的情绪和时间负责任的机会?
当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时,会有自己的智慧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我们是否遏制了这种可能性和多样性?
41)当孩子有歉意时,他自己向我道歉 VS 我要求他向我道歉,孩子会更喜欢哪一种方式?哪一种方式会让他觉得他是自己的主人?哪一种方式会让他反而抗拒,不想道歉了。
2)如果孩子没有歉意,我非要他道歉,这是否流于形式?这是否让孩子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否让孩子无法内外一致地表达自己?
3)孩子发现用道歉的话语就可以得到原谅,他可能用道歉来做挡箭牌。我都道歉了,你还要怎样?通常,我会感到很郁闷,是的他道歉了,但是他没有诚意,他不是真心的,他在敷衍我,我依然心里很硌塞。
4)当孩子发现只要有道歉的话语就可以放过他,他有可能用道歉来做保护伞。曾经出现的案例是,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然后立刻道歉,一再如此,用道歉逃避责任。

学员分享
超级啰嗦

微微辣原创 公微号:laweiweila 微博号Vivila微微辣

图片来自意大利画家Pino Daeni、网络及学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康卓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