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时有多可怕,为人父母我们都该看看
2016/6/11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宝贝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5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最近常被安利《妈妈是超人》,说节目拍得挺接地气,当妈的看了都会有感触,于是我也找零碎时间来看看。随意打开一期,刚好看到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和她妈妈在教育孩子上发生了冲突。
孩子轩轩和弟弟两个小调皮总是互相打闹停不下来,外婆的处理方式就是搬出“家法”,给没当好哥哥的轩轩先来一顿打。

但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非常不同意这种做法,跟自己妈提了出来,于是来了一场两代人关于该不该打孩子的争论。

轩轩妈觉得,想真正让孩子改正问题应该是给他讲道理,孩子被打了只是暂时被威慑住了,但还是并没有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啊。

轩轩外婆这边的反驳呢,你给孩子讲道理他也听不懂,等你讲明白了道理,哪还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打孩子他才能意识到错,并且记住不再犯错。
其实节目播出这段我还挺意外的,在很多国家都已经把打孩子界定成违法的时候,我们的电视节目还在引导讨论要不要打孩子。
而且我相信,看到这一段,还有不少家长会点头同意轩轩外婆的说法,“不打不记性”、“不打不成材”,这似乎已经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
但打孩子真的有用吗?
轩轩妈提到,因为她要陪轩爸征战一些比赛,轩轩小时候外婆带的比较多。从轩轩看外婆拿出“家法”时的害怕眼神,他应该没少被“家法”伺候。
但在节目里,轩轩和弟弟的扭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见外婆的打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甚至,就连轩轩想保护弟弟的时候,也不太懂得说道理给弟弟听,而是用暴力解决。

打孩子很容易走上一个死循环,孩子因为不听话挨打,然后越打越不听话。
我在公号后台也常收到一些爸妈的留言:
“我的孩子爱说谎要怎么办?我都打了他好几次了,但还是一点用也没有。”
“我的孩子特别挑食,我都换花样精心做了,她还是不肯吃好好吃,因为这个事情都不知道打了她多少次了。”
。。。。。。
是啊,想想看,是不是我们即使“打了孩子很多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孩子被打后,看似能立刻停止不良行为,但这只是暂时性地屈服于武力。这个时候,孩子要么处于惊恐和害怕中,要么带着怨恨和反叛。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能真正理解我们讲的道理吗?
就像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说的: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孩子被打时,表面上是害怕、惶恐,他可能怕的只是你手上的藤条,他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极端地想要逃离。”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在孩子身上屡屡不能解决的问题,背后可能都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
打骂是最简单最懒惰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是最没效、副作用最大的一种。
你知道打孩子时自己的样子吗?
但对我们来说,即使已经意识到了打孩子不对,却也很难时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忙碌一天回家后看到满地狼藉,或者精心准备收拾半天,被孩子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常常“忍不住”就下手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了一段公益短片,用街头哑剧演出了这种“忍不住”的情景。
(视频时长1分29秒)
爸爸妈妈正在用手机忙着自己的事情,一旁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想与他们沟通,不知道孩子做错了什么,他们表现得异常暴躁,冲孩子大吼一通后,抬起手来.....
画面中的父母面目狰狞,路过的成人都捂着脸不忍去看,这就是我们打孩子时自己样子。
不管曾经对孩子说过多少句“我爱你”,但扬起手时一瞬间的丑陋,已经足够给孩子留下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孩子被暴力对待后留下心理创伤的问答,这些童年常被挨打的孩子,长大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或性格问题。
其中一个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
“我胆怯,在游戏里pk都紧张得发抖。
我敏感,别人无心的举动会让我如临大敌,甚至反击。
我刻薄,说话总是带着鄙夷且对人不对事,还会长时间的记仇,找后账。
我厌恶自己的做派,因为总能从中看到父母的影子,但是我改不掉,那都是从小熟悉的、下意识的行为模式。”
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那些不在意的“小事”,很可能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
我们在外可以绅士优雅包容大度,那为什么偏偏要用最原始丑陋的一面来伤害心爱的孩子?
你把孩子当“人”看了吗?
很多人会说,“正是因为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才要打他”、“我管教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错?”,这都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人类历史上,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还是在3000多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我们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之路,而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竟然还停留在奴隶社会。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需要用打孩子来解决。凡是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用温和友好的教育方式更能办到。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讲道理和立规矩来引导孩子,虽然要花去很多的时间和耐心,但这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曾说过: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可能有很多人或说,我们小时候也挨打啊。现在不是一样也挺好?
这样的话就如同一个旧时代的老太太讲,我裹过小脚,不也挺好?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在中国已经正式实施,法律明确规定,一旦发现有孩子遭受了家庭暴力,学校、幼儿园及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
社会文明已经进步,我们还要当打孩子的“原始人”吗?
-End-
推荐阅读
妈妈越宽容,孩子越听话
孩子的问题背后都是父母的问题,一组刺痛了无数父母的漫画

孩子书单 0-3|3-6|6-10|桥梁书
家长书单 2014年精选|2015年精选
亲子阅读 语言|误区|技巧|自主阅读|英语
主题书单 数学|童诗|科普|益智|音乐
孩子心理 兴趣|成绩|二胎|吃饭|发脾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