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的竞争,连价格战都还没开始 | 千人大课干货放送
2016/5/29 吴晓波频道

还记得去年火遍朋友圈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吗?
昨天上午,“始作俑者”吴晓波老师将事件的主角请到了千人大课的现场,进行了一场马桶盖现象学术专题研讨。中日马桶盖制造商们用自家转型经验,一较高下。更有美的集团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意外”现身,从第三方立场阐述了对马桶盖事件的看法。

美的集团CTO 胡自强
下午,来自IBM、慕思、韶音、小米的大佬们分享他们的理念,干货依旧满满!
马桶盖现象学术讨论专场
参与者
财经作家 吴晓波
松下集团唯一中国高管 吴亮
恒洁卫浴集团总经理 谢旭藩
惠达卫浴集团总经理 王彦庆

主持人:吴总,吴老师的文章《去日本抢个马桶盖》一文出来之后,您多卖了多少马桶盖?
吴亮:多卖了四倍,不包括外销,多卖了三个亿。所以只有把马桶盖做得更好,才能回报晓波老师受的那么多责难。
主持人:晓波老师受了多少责难?
吴晓波:当时那篇文章,其实一开始是有很大争议的,写那个文章是在冲绳回来的时候,在机场看到很多中国人提着买的商品,里面很多商品都是中国生产的,有电饭煲等等,在回来的飞机上,将近三个小时写的文章,回来以后被骂成是一个卖国贼。
主持人:当时做何感想?
吴晓波:我已经被骂习惯了,写财经文章还是会遭到很多的质疑。这个风波大概持续了2-3个月时间,后来慢慢大家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就变得不一样了,到了年底提出改革的时候,就变成比较正向的。

主持人:您从一个“始作俑者”变成一个话题的缔造者,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吴晓波:我觉得它的背后,折射出来中国中产阶级理性消费的崛起,折射出来中国制造改革的另外一个路径,从需求路径转移到供给的路径,折射出来中国制造对自我的期许和基础进步和迭代能力,这些我们都看得到,是活生生发生的事情。
主持人:今天坐在这儿,欢聚一堂的时候不可能对这个问题不回答。谢总,是您的马桶盖好还是松下的好,还是惠达的好?
谢旭藩:首先我觉得每个企业都有它的优势所在,每个企业都有它的特点。像恒洁也好,惠达也好,松下也好,我们都是想把马桶盖做得更好一点,然后让消费者有一个更良好的体验。最后,好与不好还是消费者说。
主持人:惠达在面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时候,有什么特别好的应对策略吗?
王彦庆: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消费革命,从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恰恰这个马桶盖正好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呢?大伙儿今天上午也听到了,这个东西,只要你用了以后就离不开。它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主持人:吴老师一直点头。
吴晓波:我觉得他们三个都很温文尔雅,如果上面坐的是雷军,他们可能会打起来。这说明他们这个行业现在竞争还不够激烈,大家是你让我,我让你。高速成长结束以后就要打起来了,以现在的速度的话,三年以后就有刀光血影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企业又迈向另一个阶段。
王彦庆:现在竞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下一步,价格战就要开始了。在中国,没有不打价格战的东西,大家都是搞企业的,都清楚。

主持人:吴晓波老师,怎么样更好地引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您有什么好建议?
吴晓波:乔布斯有句话说,企业不是迎合消费者的习惯,是创造需求。我们从一个冰冷的马桶到马桶盖,到现在的智能马桶盖,到后面会不会可能有跟人工智能有关的马桶盖,跟医疗有关的马桶盖,这都是我们可以想像的巨大空间,这一部分是需要企业家——无论是中国的企业家还是日本的企业家——共同努力开发的一件事情。
吴亮松下集团中国唯一高管

从2015年1月25日以后的一年内,我们的马桶盖厂家从60家左右增加到了110家,将近增加了1倍。可以这么说,马桶盖的春天肯定是来了。
就马桶盖来说,我们从十年前到现在,一直保持销售额10%的研发投入。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十年的研发费用,去年一年全部赚回来了。研发还是必不可少的。
2017年我们将推出一款可以检验尿常规的马桶盖,可以自己决定应不应该去医院。吴晓波老师昨天也说了定制,我们正在做积极准备,我们希望把马桶盖做到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谢旭藩恒洁卫浴集团总经理
中国的马桶盖企业有机会弯道超车。我的理由是什么?
第一点,马桶盖是属于电子产品,这种生产模式跟家电是类似的,而家电产业在过往的30年已经有很高的制造水平跟工业基础,所以,今天中国生产马桶盖的基础是具备的。
第二点,中国的市场,或者中国的使用环境实际上跟日本是有不同的。因为中国南方是比较潮湿,这些马桶盖在内部会产生水蒸气。包括中国的水质,发达国家的设计师是不可能考虑到的,因为我们北方的水质比较硬,会产生很多水垢。
如果中国的企业抓住这样的机会,在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的层面上,中国的企业有很多机会的。
杜国锋惠达卫浴副总裁
如何让做出口的企业回归到中国这个庞大高速成长的市场,是制造业的一个巨大选题。今天我想把惠达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第一次转型:从外销主导到内销主导。当时我们的内销和工厂是买卖关系,做得好才买你的。正是这种变革,推动了整个内销市场的成长。
第二次转型:从制造主导到营销服务型主导。从厂长说了算到销售说了算。产品开发出来,我们把定价权、选择权全部交给客户,客户要是不要,要么调整方案,要么直接枪毙。
第三次转型:由传统制造业向智慧生态型企业转型。我们要做智慧化,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还要跟工业4.0连接起来,满足中产阶级消费者的需求。
徐习明IBM合伙人
智能制造可以帮助制造业绕开渠道,直接跟消费者沟通,是革命性的推动力。
智能可以帮助制造业构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生态。智能制造本身不只是工厂自动化和柔性化,我们是帮助企业重构一个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价值链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数据,我们怎么利用数据反过来提升这个价值链的价值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制造会包括智能服务、智能参与者、消费者、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合作伙伴。通过协同互联,把整个体系建设起来,像前面讲的,这个转型之路是非常漫长,第一步是要打好基础,建好平台,我们的经验看到,我们要提供柔性化、个性化的产品,背后是我们的标准化体系。这是中国制造业现在最缺乏的。第一步是要梳理标准,构建体系;第二步是建立洞察;第三步引入认知,通过认知改变整个价值链和生态链。
姚吉庆慕思总裁
行业的第一品牌如何打造?这里分享我一些在实践工作中一些经验。主要从四个层面来分享。
第一,一定要开拓一个新的品类,要通过整合创新的方法开拓一个新的品类;
第二,做好品牌的定位,有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品牌的辅助才能把它做到位;
第三,价值营销,高端品牌的必走之路是价值营销;
第四,核心粉丝,如何打造核心粉丝。开创新的品类,第一个关健词就是颠覆,这个创新一定是颠覆式的。
陈皞韶音科技创始人
我们用了5年时间终于做了一款能够量产的产品,然后带着这款产品心惊胆战地跑到CES,然后一大堆的媒体报道我们,然后我们进入一大堆的顶级渠道。我们当时喜出望外,特别开心。
但是美好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说句实在话。当时我们的产品只能说卖得平平,有点叫好不叫座的感觉。到底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们去反思,很快发现这个问题在哪里,它还不是一个能够达到用户体验要求的产品。
于是我们再出发,用更加专注的精神打造迭代产品。
这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2014年4月苹果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当时库克的助理找到我们,说很喜欢我们的产品,希望我们的产品进苹果店,但是他觉得我们的产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低频有点弱,一个是震动有点大,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懂技术的都知道这是非常矛盾的,但是后面我们终于用了7个月的努力,在2014年8月份搞定了这个难题,从此进了苹果的Apple Store。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做了六款产品,一直迭代到现在。
刘德小米联合创始人
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在两年前还是一个纯手机公司,两年以后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领域,而且每个领域都很成功。很多人问,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所以我们研究了当代军事理论。
第一点是精准打击,我们用这个精准打击,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只为他打造一款产品,这款产品保证是他要的。
第二点是特种部队,我们投资的团队都是小团队,要求这个团队的领导人都是老兵。

第三点,我们跟这些公司的关系,我们总结出利他即利己,互为放大器。在这个公司小的时候做一款产品,当他把这款产品做好放到小米的平台上,瞬间放大。
第四点,我们向蒙古军团学习。蒙古军团很生猛,他们是不发军饷的,自己去抢,抢到的就是自己的。小米的生态公司也是一样,自己去抢,抢来的都是自己的。
第五点就是小站练兵。袁世凯建设德国小站练兵,影响了一百年的历史。也许我们应该在这个企业的基础上,完全通过投资的方式,建立一个纯新的新军,这样才有活的机会。
吴晓波结业致辞
今天中国企业转型,我们处在全球制造业中最有力的一个地位。在两分钟前,姚吉庆在后面跟我交流,他跟我讲一个故事,他是做床垫的,他能够把一个中国制造的床垫卖到全世界最贵,很多东欧的中间商、配件商来找他。三年前他们说,我是全世界最好的配件,你要不要我的配件?今天什么情况?今天全世界最好的配件商跟他说,我这个企业卖给你。
为什么愿意卖给中国的企业?
第一,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无论他们在品牌建设上,无论他们在市场规模上,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跑到了第一阵线。
第二,他们背靠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然后又有1.5亿的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出现,供需错配这件事情,是中国制造业在未来五年最大的机遇,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
为什么未来五年是中国制造黄金五年,互联网工具时代已经结束了,工业4.0正在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无数的机会。
为期两天的大课圆满结束了,大佬们讲的点你都get到了吗?对于如何转型你心中有答案了吗?从“互联网+”的转性启蒙,到柔软的制造业的方法论,下一紧扣的环是什么?小巴期待在下一次大课现场还能见到你们。

吴晓波携手薛庆、曹国熊、章苏阳等投融实战专家,开设三天两夜《资本运作——投融资第一课》。一堂系统性的实战投融课程,让你领略具象化的资本运作全景,了解并解决股权投资的诸多的困境。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吴晓波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