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跌至五年新低,为什么A股反而涨了? | 小巴问大头
2016/6/1 吴晓波频道

没有哪个领域的连锁反应,能和资本市场相比。
没有哪个领域的心理战术,能和资本市场相比。
没有哪个领域喊“狼来了”的频率,能和资本市场相比。
上周五,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哈佛的一场演讲中表示:如果经济和就业市场持续转强,美联储在未来数月加息很可能是适宜的。
话音刚落,市场对加息的预期飙升。有“加息风向标”之称的CME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表现显示,7月加息预期概率达62%,创历史新高。美元指数随即暴涨。
周一早盘,人民币中间价暴跌近300点,创5年来以来最低。

什么情况?要重演去年8月和今年1月的惨剧了吗?值得注意的是,整个5月,人民币累计下跌逾千点。
有分析师和媒体预计,楼市要糟,股市要糟,冲击是巨大的……
然后,昨天(周二),沪指大涨3.32%,清脆利落地打脸。
怎么回事,不是说好连锁反应的吗?加息预期→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股市下跌,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问小巴,但小巴也看不明白,只好去请教了几位经济学大头,问问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在听讲之前,不妨先做出你的判断:

清华大学教授 李稻葵
“美元走强时,再灵活的货币政策都难应对”
美元升值的预期增大,是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原因。同时不要忘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等一揽子货币是有恢复性升值的。
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就能看出,此次贬值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可控的,不至于引发市场对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进一步预期。
但是如果这个趋势(美联储加息等)再演化下去,有可能引发比较大规模的贬值预期。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央行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跨境资本流动,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环境,是非常不公平的。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它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美国自身的经济走势制定的。美国经济走势目前强于主要发达国家,所以美元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一个恢复正常的趋势。在这个情况下,世界各国货币对美元都有贬值的压力。
这个事情严格来说是不合理的,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应该综合考虑全世界的经济情况,而不只是美国的经济情况。但这就是世界,这就是当前国际货币的机制,没道理可讲。
过去,各国以为可以通过开放、灵活的汇率政策来应对美元的升值压力。但最近一个时期,学术界也在讨论,由于美元是如此强势的国际货币,当美元走强的时候,再灵活的货币政策都难以应对。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适当管理市场的资本流动,适当管住汇率。
在这个背景下,不光是中国,各国都要适当管理跨境资本流动,这是必然的选择。

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
“要适应汇率双向浮动的新常态”
关于周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较大幅度下调,我认为市场和媒体解读得有点过分。实际上在几次汇改之后,中间价双向大幅度调整应该说是常态。但国内市场人士从心理上还没有太适应,一有风吹草动,就觉得要贬值。
当然有一些外汇市场的投机者,正好利用这种心理去做空,客观上就形成了贬值“自我实现”的机制。去年八月份和今年年初,就是这种情况。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投资者,都应该逐渐适应这种双向波动。未来,双向波动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加大,但并不意味着单向的贬值。
可能有人关心,人民币还会不会大规模贬值?
从客观条件来看,我个人觉得不会出现剧烈贬值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资本账户并没有完全开放,无论是企业或是居民换汇,都有一定的限制。
同时从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来看,尽管这几年中国出现了大量到海外投资和购买企业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成了一个资本输出国,但国际收支账户没有出现巨额的逆差。
从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来看,人民币急剧贬值对中国、世界和周边国家的经济也并不有利。所以我不觉得还会出现之前所谓的恐慌情况。
现在,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对汇率的管理难度确实在加大。但我相信,他们有能力、有办法维持汇率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在区间内浮动的,并不是像之前那样窄死的,所有人都要适应这种状态。

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 王福重“人民币被过分地高估了”
经过近些年的积累,人民币已经被过分地高估了,非常有必要一次性贬值。但现在我们的中间价不是管制吗?不允许它一次性贬值,只能缓慢地贬值。慢慢贬值着,就形成了一种不断贬值的预期。
这一方面会影响资产的价格,包括股市、房地产的价格都会受汇率下跌的影响。目前看来房地产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可能股市的影响大一些,因为股市的流动性更强。另一方面,也会对出口有些影响,这是大概可以预见的。
股市已经跌了很多天,因为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这几天比较明朗,靴子落地反而没什么影响。而且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来讲,央行会出手干预的,因为这还涉及到外汇储备的减少问题。像去年,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减少很多。
央行最近发布了一个官方声明,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向是不会变的。这个辟谣本身就很可疑。
当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肯定是大方向。不过目前看来情况太复杂,虽然表面上说要推进,但是我想央行是一个不希望太快的态度。
看来老师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你更支持哪种观点呢?理由是什么呢?在评论区里说说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吴晓波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