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156年的老宅,或许是上海民族商业的最后记忆 | 品牌新事
2016/6/14 吴晓波频道

    

    


     “如果大家要记忆起一百多年前,上海这个东方小渔村是怎么变成现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的话,沈宅会是一个记忆节点。在外滩如果想看一下150年前上海的房子长什么样,沈宅可能是唯一一个记忆节点。”——吴晓波

     文/程珊

    

     重现老上海历史记忆

    在上海的百年外滩,留藏了很多家族故事和经典建筑,而在外滩万国建筑群落当中,有一幢156年历史的老建筑,始终代表着清末民初华人建筑的经典。它就是沈宅。

     沈宅,一幢始建于1860年的大宅院。它位于上海的老城厢——花衣街116号,外滩“绿城黄浦湾”园区红线边界,是清末沙船大王“沈义生”的故居,也是上海市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19世纪初,上海滩沙船林立,后期海上运输逐渐被几大巨头垄断。沈宅的主人沈义生便是晚清“朱、王、沈、郁”四大沙船巨商之一。咸丰10年,沈义生在王家码头附近的花衣街建起了这栋坐西朝东,面朝黄浦江的大宅院。

     沈宅具有浓郁的江南民居特色,同时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在细部采用了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从现今留存下来的红砖拱券、砖作仪门、镂雕精细的翼状木饰,细致精美之处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那个盛极一时的沈家大宅的风采。据记载,沈家当年有佣人数百,庭院错落有致,存货成堆。

     一座沈宅,见证了上海民族商业的百年变迁。

    

     上海百年民居“第一移”

    2016年,上海外滩,沈宅平移将被载入史册,它是继上海音乐厅、思南公馆等著名平移修缮工程之后,上海民居“第一移”。

     为了保护“沈宅”的完整性,经政府审批,决定将沈宅旋转90°并整体平移百米,平移后的沈宅将修缮保护并永久留存在黄浦湾住区之内。这将是中国首个百年历史民宅平移工程,并且由绿城主导完成。

     在开发商绿城集团斥巨资将“沈宅”平移到位后,将实现修葺,完整展现当年历史人文风貌。

    

     | 平移前的沈宅 |

    

     把历史性建筑流传下来

    城市的价值就在于历史的沉淀,中国1998年以后开始进入城市化,许多城市一下子就面目全非,速度快得让人几乎找不到它的一些记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它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大都市之一,如果人们到这里看到的都是摩天大楼,历史就会被抹杀,一定需要一些历史性的建筑物流传下来。

     在上海这片土地之上,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保护历史遗迹便等于收藏了上海曾经的珍贵岁月。而在异国建筑林立的区域,沈宅实属罕见的民族商业巨子之历史名宅。

    

     | 沈义生故居(第二排白墙建筑)修复效果图 |

     沈宅平移是由开发商主导的历史建筑保护事件。作为一家以“情怀”著称的开发企业,绿城主动承担起黄浦湾地块内老建筑保护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全力修缮和复兴这座历史名宅。

    

     | 沈义生故居效果图 |

     长久以来,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升级换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始终没有停息过,或许先人珍贵的留存会让现代化城市更充满土地的厚载感和文脉传承。

     这一次,在黄浦江边,绿城平移“沈宅”工程,给了时代一种答案:保留历史,尊重情怀,让建筑的“过去”和“未来”在“现在”完美融合,给后人留下追溯历史的永恒记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吴晓波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