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下个马云、马化腾还真可能被他们发现 | 巴九灵说金融
2016/6/29 吴晓波频道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你有1亿元,赶紧跑到清华北大,找100个优秀学生,每个人投资他们100万,绝对是一笔好生意。

     投资人才的最佳姿势你知道吗?今天,小巴要开一开脑洞,来讲一笔好玩的生意。

     我们先从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说起。一家创业公司从初创到上市,要经过一系列的融资轮次,倒推回来包括IPO轮、Pre-IPO轮、GFEDCBA轮、天使轮等。轮次越靠前,风险越大,但也越便宜,所以天使轮的投资数量最多,也最火爆。

     创业公司早期天使融资,是因为缺钱、缺导师、缺人才。投资人愿意给钱,是因为公司有想法、有产品、有未来的市场潜力。有的投资人甚至会在产品远远没有成型前,单纯觉得团队不错,就愿意给出一笔钱。

    

     较之创意,硅谷孵化器YC更看重团队

     天使投资人投100家创业公司,至少95家在短短几年内就会死掉,2-3家能存活下来,其中1家可能会做得很大,最后上市。这家公司将给投资人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收益。这一套,是目前非常成熟的创业-天使投资模式

     好了,脑洞要来了。如果这个模式中融资的主体,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而是一个优秀的个人,在他缺钱的时候给他钱、给他人生导师式的指导,然后回报是人生收入的股权比例,这种人才-天使投资模式可行吗?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除创业公司外,如果说还有什么投资对象是未来有巨大兑现潜力,但目前极其缺钱、缺导师的呢?就是那些还在985大学里苦逼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出身清贫的子弟。

     学校并不代表了未来的成就,这显而易见,但学校某种程度上是学习与适应能力的体现。就个体而言,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并不一定出自这些高校,但就企业老板、CEO、高管群体而言,比例一定很高。

     所以,如果你很有钱,跑到清华、北大,找很优秀的100个人,把他们拉到一起,告诉他们,我给你们每个人100万,你们去按照自己人生的需要把它们花掉,作为一个赚到很多钱的老板,我也会做你们的好朋友和导师。作为交换,我占你们未来职业收入的5%,或者你们创业了,公司5%的股份也归我。

    

     我看好你哦!

     你觉得这种模式,怎么样?

     有人会说,100万是否低了,毕竟买的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5%。

     有人会说,给他们100万,而他们没有想好怎么花,是否拔苗助长,害了他们?

     有人会说,人生不同于企业,不应该是一笔生意,不能拿来买卖。

     对,都对,毕竟这还是一个脑洞,不是完整的计划方案,显然还有很多思虑不周处。

     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是,股权这种东西,风险自担,收益不确定,但有机会捡到金蛋。所以,即便冒了很大风险,还是有很多人去投资创业公司。投资人还有一套分散风险的方式,将超大的一笔钱分散成一小笔一小笔,然后找几十上百家,只要少数公司未来成为了大公司,总体还是赚钱的。

    

     1%的投资成功了,风投就赚了

     目前对大学生的资助,常见的比如慈善性资助、助学金、助学贷款、奖学金等等,大多是债权的形式,甚至免费资助也可以视为是一笔不用还的债。

     问题在于,这些资助补助,大约都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对于人才其他的成长性需求,无力顾及。如果一个热爱互联网的学生,希望有一笔款去硅谷游学,这些项目能够满足的可能性显然很小。也就是说,如果对于一个亟需成长的人才而言,钱远远不够。

     这套系统,目标在于是帮扶弱小,维持社会公平,本质上并不市场。它的资金部分来源是财政拨款,部分来源是社会捐助。但我们都知道,财政拨款的增长,总是存在极限的。至于社会捐助,你会给大学生捐款吗?你身边的有钱人,有几位捐助过大学或大学生的?想必不会太多吧。

    

     当年的“巴比慈善晚宴”,赴宴富豪并不多

     也因此,天使轮的人才投资生意,才值得大家开完脑洞后认真思考。

     其实目前也不是没有人在做类似的尝试,比如“收入比例回报型贷款”(ICL贷款,Income-Contingent Loan)。这种贷款,代价是在毕业后一定年限收入的按比例提取,年限比如5年、8年、10年,比例比如5%、8%、10%等等,在此基础上计算一个当下的贷款值。

     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英国、南非、美国等国家已经有了多年的尝试。国内近一两年也有类似的计划出来,至于叫什么,以后我会偷偷告诉你们的。

     在我们大开脑洞的角度看来,还是保守了点,毕竟这显然不是一笔天使式的出资100万、回报几十亿的的投资。但也可以理解,因为它与天使投资相比,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定价问题。在有年限的情况下,收入的比例是可预期的。但这个极聪明的群体一生收入的5%或者10%应该定价多少,似乎就不清楚了。

     第二,伦理问题。投资的对象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家企业。企业的成败存续可以用理性来判断,但人生不可以。如何在商业条款的约束中,避免是否对人的基本选择权利造成侵犯,可能是最大的伦理障碍。

     现代商业繁荣的过程,是一个市场参与者不断大开脑洞进行模式创新的过程。

     在过去已经被验证,最出色的创业公司能够轻易获取融资,增加做出最好的产品的可能性。

     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最出色的个人也该能够清晰获取融资,增加过出做好的人生的可能性。

     说不定,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还真的就出现在这样的计划中。

    

     下一期(当然,也可能是拖稿的下下期),小巴还打算去请教几位类似计划中的参与者,不管是投资人,还是被投资人。大家也请踊跃回复,或者有什么需要代为提问的,尽管提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脑洞扩大扩大再扩大。

    

     ▼ 6月29日(今天)18:00,吴老师将直播大头频道最新节目《大头圆桌会》,和公司治理专家潘跃新、IDG资本荣誉合伙人章苏阳、资深房地产人刘德科一起,解读万宝华大战下的王石与万科。

     收看方法:1.关注新浪微博账号@吴晓波,直播开始时系统将自动私信通知地址;2.在一直播APP关注#吴晓波(直播ID:54029274)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吴晓波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