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广告画竟是宋画
2016/9/3 武当山太道养生文化

    

    

     在我国古代绘画中,戏剧题材的作品却显得十分稀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无款宋人描绘南宋杂剧「眼药酸」、「打花鼓」等册页两幅。北宋济南城里商品云集一片繁荣,不过奸商也狠多,为此有人编了狠多有关打假的杂剧,比如“眼药酸广告”来讥讽卖假货的商人,一时大受百姓欢迎。

     《眼药酸图页》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山水花鸟看得多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幅具有讽刺意味的”广告画“,类似今天的漫画小品。如果读懂这幅画你会感叹:宋朝人已经那么超前了!

     介绍这幅画之前,要来先说说“杂剧”——一种集合杂技、舞蹈、歌曲等形式的综合表演,在宋代非常流行。这幅《眼药酸图页》就是为了宣传一部名为《眼药酸》的杂剧画的广告画。

    

     一部名为《眼药酸》的剧目演的是什么内容呢?原来,在杂剧中,“酸”一般指秀才士子,即咬文嚼字却不太懂世情的腐儒行径,由此推导,“眼药酸”指的是眼科儒医。

     画中左方一个扮眼科医生,头戴皂色奇特高帽和橙色大袖宽袍,身上挂着一大串画有眼睛的药葫芦,斜背的药包上更是画着浓眉精眸的一只大眼,而他高冠前那颗绒球一样的大眼睛尤为奇特,帽子上也至少有三只眼睛。

    

     眼科儒医一边展示着小药瓶,一边向买家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的眼药,一幅装腔作势、自作聪明的样子。

    

     买药者则头上裹着头巾,两只手臂上有刺青,腰间插着一把扇子,扇子上以草书写了一个“诨”字,应是副末色。

    

     从夸张的人物造型、眼神眉羽的刻画以及买药人身上的“诨”字,这幅画俨然比今天很多地铁、车站广告有意味。当中不仅介绍了剧中的主角、人物性格,也给观者留下了“悬念”,一个夸大其词的儒医和一个“诨人”会生出怎样的瓜葛呢?

    

     《眼药酸》册页画面内容是: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著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著布袋,袋上画著许多眼睛,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这幅画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根据专家考据,《眼药酸》册页是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由此可见纯粹的广告画在南宋时期即已成熟,比西方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制的广告,还早了几百年。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如果你喜欢这个微信,可以把它分享给你喜欢文化养生的朋友们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个人微信号:sylvia9618

     投稿邮箱:zhangmin9618@sina.com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武当山太道养生文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