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人参文化
2015/6/30 人参

     一、抬棒槌

     就是挖参。首先用棒槌锁锁住棒槌——两头拴着大钱(吉利年号的古铜钱币)的红线绳,中间绕在人参的主茎上,两头大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拨棍和树枝上,防止棒槌跑掉(地形复杂,参草难辨,转眼不见,有时再找很难)。然后大伙跪在人参前,或搭建老爷府,以草棍为香,磕头拜谢山神爷老把头。打火堆熏蚊子小咬,把头开始挖参。挖棒槌是很复杂的细活儿,用手扒去棒槌周围的乱草树叶,开出盘子,用快当锯锯断棒槌周边的树根,不能用斧子砍, 树根有弹性,会震坏棒槌。细树根用剪子剪断。用快当签子仔细拨除棒槌周围的泥土,直到棒槌全部根须露出,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清理出每根须子都要随时用原来的土掩埋以防掉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时间与棒槌生长的大小和环境有关。有时抬一苗棒槌需要几天的时间。人参挖出后,要“打参包子”。揭一块新鲜的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把人参裹住,包上树皮,用树皮腰子捆好。苔藓柔软、潮湿、不易干燥,用来包裹人参,利于保鲜。抬出棒槌后,要“砍兆头”。继续压山发现片(五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和堆(六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也要砍兆头。在人参附近红松树上用刀、斧距地面一索拨棍高的位置面向人参方向削去一块树皮,在光滑的树干左侧按帮伙人数刻横杠,右侧按抬出人参的匹数刻横杠。然后给兆头“洗脸”(用火烧去兆头四周的松油,为了保护兆头几十年后也能看清)。放山人往往能在许多年前的老兆头前找到人参。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放红榔头市的时侯,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撒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

     放山人讲究平等互助友善。放山挖到人参,卖的钱帮伙成员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抬棒槌时遇到别的帮伙,就要见面有份儿。如果两帮都是单人,那就见面分一半儿。帮伙之间不争山场,讲究先来后到。发现己经有人在这座山了,就赶紧转移到另外的山场。搭的地炝子下山时不拆,留给别人用。临走还要留下米、盐和火柴,以备救助他人。此外,放山人不打猎。

     二、下山

     如果遇以下情况,把头会决定下山回家。粮食不多了;第一次开眼是四匹叶,第二次开眼还是四匹叶,放山人认为,这是山神老把头的警告,要出事;几天不开眼,突然挖到一个大棒槌,然后又几天不开眼 ,放山人认为山神老把头就给这些财,别贪心;端锅的烧炸了锅或偷吃偷睡是有人心不诚,老把头不会保佑心不诚的人发财;走到悬崖绝路或突然出现大雾,是山神老把头设的路障,暗示这伙人没有财运;带的小米、干粮没有了,还没开眼,这是山神老把头的惩罚;有人被野兽咬伤,或有人滚下了山,跳了棍(麻达山找回来),这是山神老把头暗示大家有人要起坏心;放山一直不开眼,把头做了不吉利的梦 ,放山人都麻达山了,又走出了麻魂圈子,这是山神老把头保佑平安,摆脱了麻达鬼的纠缠,继续放山会有危险。

     附:放山文化中的趣闻

     放山者大多为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忌二人(怕见财起歹意)、四人(与“死”谐音)。讲究“去单回双”[回来加上人参(人身)成双数]。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

     挖参不可用铁器,自古以来,切人参或去皮时都用竹刀。煎药或服用时也不使用铁制容器或工具,而是使用陶瓷药耀。采参人采人参时也用木棍。

     放山过程中要使用行话,比如看见蛇,要叫“钱串子”,老虎要叫“山神爷”。此外,放山过程中不许打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