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人参,石柱参
2016/8/31 人参
中国人参,所见最早记载是在甲骨文中,2000余年前的东汉《神农本草》已记有“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字样。此后史不绝书。
我国人工栽培人参的历史早在公元274年就有史书记述,宋代诗人苏轼还写有咏诵人参栽培的五言诗《小圃五咏·人参》,开首便是“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
四百年历史的石柱参被誉为中国国参之冠,其上品可与山参媲美。数百年来,参市有“柱参不到不开行”之美誉。柱参是由野山参经人工栽培选育而来,模拟野生条件,对土壤、气候栽培技术要求极严,不施肥,不用药,生长很缓慢,出圃年限为15年。石柱参的药用价值很高,对被正气、生津液,以及充实体内阴阳气血、扶助衰弱脏器功能有疗效,被称为延年益寿之宝。
据宽甸县志记载,在三百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山东七翁到辽宁鸭绿江畔的深山老林中采挖野山参,获山参颇多,他们将大参出售,幼参及参种就地栽种,以便以后采挖。
为记住这个地方遂立二米多高的石柱一根,有在石柱旁栽上一棵榆树。以后人们便不断到这里采参,种参并安家落户,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栽培方式,从而形成了我国人参栽培中的一个独特的商品种类,这就是石柱参由来,石柱参也称石柱子参和柱参。
在宽甸观察、调查、了解当地的采参习俗,各色人等无不提及“老把头”。因为野山参是人参中的上品乃至极品,采参是一种类于探险、找金、寻宝一样的行动,是辛苦、艰难、危险的行动,既考验胆量、胆识、体力,也检验智慧、经验、机遇、合作、耐心。所以,人们寄托于山神的保佑和垂青。“老把头”并非一般意义的山神,他是专门护佑进山采参人的山神。
传说明末清初时有一来自山东莱阳的孙良、孙禄兄弟二人闯关东来到长白山下以采参为业。有一次,二人进山,分头采参,日落回归,孙良久等不见孙禄。孙良心急如焚,便四处寻找,几天几夜后,孙良累饿交加,倒在蝲蛄河边,临死前,孙良咬破手指,在河边一块卧牛石上留下绝命诗:“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不找到兄弟不甘心。”此事传开,孙良便逐渐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老把头”,直至成为“山神”。这个传说,情节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它反映的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大苦难。孙良山东莱阳人的身份引发所有闯关东人和他们后裔的共鸣。孙良为采参而死,这使他成为采参、迷路人的情感寄托。孙良以孝悌为本,为兄弟而死,张扬了孔孟之乡的情和义,使地处关外荒蛮之地的关内人有一种文化的认同和归宿。这大概是人们视孙良为第一代老把头,并奉为神明的原因。
老把头孙良的坟、庙在长白山脉的各地所在多有,抚松的“老把头”庙是规模较大的一处。抚松人既认孙良为神,也认定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地方文史学者经考证认定孙良是顺治八年(1651年)来闯关东的,又考证与联系山东莱阳县有关方面求证,确定并找到孙良的家乡和后人,证实他是莱阳县穴坊镇富山村人,如今仍有孙氏后嗣。
人参传说古已有之。因为人参作为一种植物根茎,其形状酷似人形,加之神奇的药用功效,于是生出许多的传奇和传说。
测试题 看看你的性格,真的很准
这是一个著名的视错觉图:这个转盘只有黑白两色,但它在旋转时,人会看到其它颜色,而且每人看到的颜色各有不同。第一眼看到的颜色决定你的性格!
小编将答案隐藏起来了,关注我们,回复“转盘” 就能知道你看到的颜色代表的含义,真的超准。
传播人参文化,传承中医哲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