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来了,枪响了,我更胆战心惊了!
2016/5/4 掌上医讯

导语
真正保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不仅需要一条条印在纸上的法律条文,法规通知等,更需要普罗大众具有知法懂法,敬畏法律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具体行动。
来源:掌上医讯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陈卫春
2016年3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媒体沸腾,各种报道和解读,都将其称之为史上最强打击医疗暴力、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文件,振奋人心,畅快淋漓!全国医疗卫生界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一时间似乎医闹从此绝迹,医疗的天空烟消云散阳光灿烂,医务人员一扫往日的满腹愁肠,个个信心百倍,扬眉吐气。
可是,事实让医务人员和社会再次跌破眼镜,彻骨心寒。《通知》的出台并没有让医闹收手,相反,进入4月以来,伤医辱医、医闹事件再次频发,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通知》下发一个月(3月30日——4月30日)见诸媒体的案例:
4月7日凌晨,贵州省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儿科,正为患儿看病的何医师,被患者家属用弹簧刀刺伤并追杀,满身满地鲜血,好在经过激烈搏斗,又跑得快,没有成其刀下之魂。原因仅仅是饮酒后的患儿家属不满排队等候。4月14日凌晨,新疆伊犁州某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该院急诊科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被刀捅伤,目前正在抢救。据悉,该院急诊系统因此瘫痪,目前急救中心已停止接诊病人。4月15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一名女医生被当地某小学副校长掌掴脚踹,原因仅仅是嫌568元医药费太贵。4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儿科一名35岁怀孕月余的黄医生,因拒绝一个5个月患儿母亲的插队要求,遭到对方辱骂和木凳袭击。更为荒唐的是,事后,反被当打架嫌疑人遭警方监禁。4月17日上午,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门前发生一起“医闹”事件。临颍县城关镇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出警。在对死亡幼儿的亲属三番五次劝离无果,喷辣椒水驱散无效的情况下,警察果断对天鸣枪示警。4月20号凌晨,几名男子大闹江苏省徐州市立医院,殴打医生、砸毁急诊室,甚至在民警赶到现场处理时,当着民警的面,打砸医生,还暴力袭击警察。叫嚣:去告我判一到三年。直至出动特警支援方才把医闹平息。4月21日15点03分,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某医生在本院电梯里突然被一壮汉强行闯入并拳打脚踢。4月21日上午10时许,北京120急救中心高医生按指令前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的空军总医院,转运一位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空军总医院保安因制止120急救车在院区内闪亮警示灯与急救人员发生口角,后120急救人员将急救车警报器拉响,双方发生冲突,4名急救工作人员受伤。目前,6名涉案保安已被海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4月22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位年轻男医生被患方反锁诊室暴打至脑外伤,满脸是血,入住监护室。4月22日下午,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周天彤被打成鼻骨骨折、轻伤,另外一名医生和两名保安轻微伤。4月25日上午广东省南方医院妇产科门诊部,为了退7元挂号费,患者家属不仅砸坏了医院两部电话,还冲进诊室推撞年长女医生。肇事者被警方处以5日行政拘留。4月27日中午,云南省西畴县医院怀孕4个月的护士唐某,被患儿家长宋某用高跟鞋击打护士头部,被打的头破血流。家属打人的理由仅仅是认为输液准备时间过长,而监控记录显示:从宋某带着孩子进入儿科走廊到护士推着治疗车到病房打针间隔了8分钟左右。……
几乎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每一次《通知》而来的是又一轮伤医辱医高潮。
为什么会这样呢?以笔者愚见,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许许多多的医院和医生由于受媒体的误导和自己对《通知》的误读,把通知当“神符”了,以为一切问题都随着一纸《通知》的到来就可迎刃而解,见光死,就可灰飞烟灭,从此就高枕无忧了。本来绑紧的神经被突然到来的“神符”撞了一下腰,难免一时的沾沾自喜,大大的喘了一口恶气,一时放松了一贯的高度警惕,被闹事者钻了个空子。另一个方面,我们一而再的《通知》无形中给外界和社会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们对“医闹”并没有什么好的有效办法,医闹继续在“占便宜”,医务人员还在忍气吞声受苦受难。
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通知》呢? 我们不是已经有了这样规定,那样措施,这个条例,那个法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
在上世纪60、70、甚至80年代初,从来没有医闹一事,虽然也有医疗纠纷,但医患双方都能平等交流,协商解决,患方信任医生也相信医院;实在处理有分歧的,就会请出当事人单位或地方组织领导,事情很快就可得到妥善解决。大家都“相信组织,相信党”,依靠组织依靠党。组织和党也的的确确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也为医生和医院着想,敢于挑担子。即使医院有问题对患方造成了损害,单位和组织都会非常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医院加强管理、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外,是不会追究任何责任的,对患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照顾,以及子女安排等,单位和组织都会考虑周到。
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走市场化道路以后,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医患关系不再单纯变得越来越复杂,处理越来越难把握。为此,1986年10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第一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知》;2001年8月3日,公安部、卫生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2012年4月,公安部、卫生部第三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 2014年,五部委印发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通知;2015年11月1日,纳入“医闹”情形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生效;2016年3月30日,四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
差不多的《通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而且是不断升级,其背后一定是这个问题的依然存在,没有好转,甚至是在不断升级,既往的《通知》已经不足以应对,才需要有新的《通知》“进一步”跟进。
有关部门的N次《通知》其实是直面现实的一种表态和工作安排,是一种面上的作为,一种震慑,是无奈中的有为,是不得不的一而再再而三,是对我们的怜惜、关爱、提醒和敲打。用心良苦!为此,我们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弄明白《通知》出台的背景,细嚼慢咽抽丝剥茧地理解《通知》,读懂和看清楚《通知》背后的善意,以及《通知》字里行间对你的强烈提示和警醒。我们(医疗机构和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领情,首先是要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自己在防范医疗纠纷和恶性伤医事件上,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做好我们自己(包括工作和防范),才能最好地保护好我们自己。否则,这样的《通知》还会一直发下去,从N到另一个N,受害的一定还是我们自己。
恶性案件的形式不可预料,变化多端,防不胜防,今天的《通知》是昨天的应对,对明天的事情不一定有效。如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医生不再下跪和流血牺牲?我们坚信,法制化是唯一出路!但在医疗纠纷法制化处理尚不健全的今天,靠天靠地靠上帝,往往靠不住,最好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比相信谁都可靠。世上没有救世主,要保护好医务人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是正视现实的一种接地气的选择。
打击医疗暴力、维护医生合法权益,《通知》仅仅是一个指引,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吃透文件精神,在依靠外力的基础上,组建一支强大的足以保护自己的力量。这支力量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缺之不可!而且一定要训练有素,随时处在临战状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主动出击,该出手时就出手,至少依靠这支队伍就可将打人者制服,交有关部门处理,就能保护医务人员和事发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最大限度地杜绝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才能有效避免甚至杜绝医务人员被动白白挨打、不反击就下跪的事件。
就在我们为临颍警方为维护法治鸣枪示警点赞,庆幸《通知》终于发挥作用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隐隐感觉到:枪响了,是否预示着医闹的升级,处理同样的医闹事件是否会更难,更棘手?
开枪能震慑住“医闹”吗?一时地能,但长期恐怕不行。何况,开枪是最后一招,是胜负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解决“医闹”事件的最高境界。开枪容易,但开枪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无形的,也不都是正面的,这一枪看似为医务人员撑腰,长医务人员志气,是警方果断执法,扬警察威风,但更多反映出来的是我们在处理医闹方面缺少应对策略,乏能,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边缘。这一枪,其实医务人员也不都是欢迎的,更不说社会怎么看?
我们正在加快法治社会的建设,医疗机构的命运与大环境息息相关,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但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保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不仅需要一条条印在纸上的法律条文,法规通知等,更需要普罗大众具有知法懂法,敬畏法律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具体行动。这在深层次上是一种对社会基本秩序的遵守,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最低要求。不铲除伤医辱医、医闹的根源,即使各地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相信涉医违法犯罪依然会是层出不穷,医务人员依然会每天处于缺少人身安全的诊疗环境中。昨天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通知》,今天是鸣枪示警,明天会不会出来个炮轰?
《通知》来了,枪响了,作为医生,我没有感觉到任何惊喜和轻松,相反我更加不淡定了,心情更显沉重,甚至胆战心惊和惶惶不可终日了,真的担心今后开枪会成为处理医闹的家常便饭,医务人员从此要在枪林弹雨中从事治病救人工作,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从此离开炮的日子越来越近。那谁会是第一个开炮者,又是谁轰谁呢?
其实,N次发《通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早日不用再发《通知》,不是《通知》要开枪或开炮。枪响了,希望《通知》到此为止,希望“医闹”不再愈演愈烈……
本文系作者投稿,掌上医讯期待您的来稿,详情请点击走起,掌上医讯约您共创医学资讯微平台
【你答题我送礼掌上医讯约您答题挑战】

【你答题我送礼掌上医讯约您答题挑战】

为感谢您的医路支持,掌上医讯粉丝专属活动一波接一波。回复“活动”,惊喜多多!小编友好提醒,这一次产科医生、儿科医生,请别走开,快来领取吧!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