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亢遭遇药物副作用,如何应对?
2016/8/15 掌上医讯

    

     导语

     时刻警惕药物副作用!防患于未然!

     我们已经熟知,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我们还知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是甲亢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皮疹、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关节炎和血管炎等副反应。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治疗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抑或那样的小插曲...

     20多岁的小伙子,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后口服甲巯咪唑,没想到2周后出现全身皮疹,伴有皮肤瘙痒,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很显然,这是很典型的药物所致的皮疹,针对很多甲亢患者,治疗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边治疗边随访,医患时刻在一个战壕里进行生命的保卫战。

     让我们来看看ATD所致副作用一览表,也许以后碰到这些情况就了然于胸啦!

    

     在治疗过程中,接诊医生应用了抗组胺药物、地塞米松进行抗过敏治疗,这位小伙子的皮疹很快消退,但因为后续治疗而收入病房。

     于是,我们的目光瞬间从抢救室的第一幕过渡到内分泌科病房的第二幕。

    

     当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小伙子突然喊道:“医生啊,你们帮我看看,我怎么走不动了?”处于职业的敏感,我们一下子想到了“甲亢性低钾周期性麻痹”,于是便为患者急查电解质。

    

     此刻小伙子已然处于重度低钾血症,我们不仅陷入深深的思考。这还得从低钾血症的病因说起,针对血压正常的低钾血症,一般往往有钾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钾摄入量<3g/d,持续2周以上),胃肠道失钾(腹泻、呕吐、胃肠引流、造瘘、透析)、肾性失钾(排钾利尿剂、渗透性利尿、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毒物等)以及细胞内外转移(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家族性低钾周期性麻痹、Graves病、棉籽油或氯化钡中毒)。

    

     针对眼前的这位甲亢小伙子,逐一排除相关因素,十有八九就是机体总钾不缺乏,而是细胞内外转移导致低钾血症。具体哪个环节出问题?入院前血钾正常,短短的一天内就出现了重度低钾血症?

     有的童鞋也许已经猜出了答案,此刻我们把目光紧盯住患者的用药史--地塞米松!这个药物和低钾血症有什么关联?

     我们熟知,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应用后势必会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那么当血糖升高的情况下,机体自发分泌的胰岛素也会代偿性增加,而胰岛素能增加钠-钾-ATP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钾离子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这就是为什么患者会出现低钾麻痹发作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复习影响钾离子在细胞内外转移的诸多因素!

    

    

     另外,甲状腺素能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机制增加钠-钾-ATP酶的活性,甲亢时β受体激活,进一步增加钠-钾-ATP酶的活性,从而促使钾离子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因此针对甲亢患者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来缓解低钾麻痹的发作。

     当然,除了忌碘饮食,我们还需要叮嘱甲亢病人不要过度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或甜点,因为这些因素也会诱发低钾麻痹的发作。

     小结一下,甲亢性低钾周期性麻痹(TPP)是发生在某些甲亢患者,以发作性肌无力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甲状腺毒症解除后可自行缓解的离子通道疾病。TPP的预防包括避免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还是那句话,见招拆招固然是高手,而防患于未然则是大师!

     致谢:衷心感谢我院赵家胜主任的学术指导,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来源:大内名捕

     作者简介:刘光辉,工作于上海市同济医院,内分泌时间专栏作者,主编《内分泌那些事儿》、《心血管科医师日记与点评》等书籍,受邀参加《生活大不同》等栏目医学科普内容录制,新浪微博@大内名捕刘光辉,公众微信平台:大内名捕。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大内名捕】文章!如果您也爱交流、有激情,就请联系版掌qq:3386990249,加入我们,打造您的专属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