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啦!告别高温,从今起注意三个“一点”,三个“多吃”!
2016/8/27 芬岚健康视界

终于出伏啦!可以和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说再见啦!高温了这么久,今天你感受到明显的降温了吗?有没有感受到丝丝凉意呀~
出伏后养生重三“点”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后这三类食物要多吃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蔬菜是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西红柿

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茄子

性味甘寒,无毒。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马铃薯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多食用酸味食物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葡萄

酸甜可口,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柚子

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柠檬

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相关食品有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蜂蜜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银耳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名贵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
鸭肉

鸭肉性凉,有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质含量也比猪肉、牛羊肉高20%左右,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鸭肉脂肪含量较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
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
温差大造成压差不稳
早晚按头按颈,防止血压突增
温差大的时候,很多高血压患者即使规律口服降压药物,也难免会时不时血压增高,这个时候不要焦虑,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示范:风池穴位置

▲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示范:人迎穴位置
出伏后到秋分(9与22日)一定要用这个方法,对于阶段性的、季节性血压问题很好的。如果觉得好,可以一直用,也有保健、护脑血管的作用。
血糖不稳、糖尿病边缘
搓手、揉下巴
口干口渴是很多人在初秋都有的现象,这里面可能是简单的秋燥,也可能是血糖不稳所造成的,如果您感觉到:浑身没劲、视力减退、皮肤瘙痒、老上厕所,那么试试下面这两个方法。
有糖尿病的朋友也可以在吃药或者胰岛素注射后使用。
1方法一:按揉承浆穴
承浆穴,位于口唇下面口唇沟的正中。
操作方法
1、用中指指尖放在承浆穴上,先左转,后右转,各按摩18~36次,可感觉口腔里涌出唾液。
2、当唾液充满口腔时,将它分3次咽下,用意念送到丹田(肚脐关元穴),有助于缓解口渴多饮的症状。
2方法二:揉核桃鱼际

操方法作
两手夹一根筷子,在大鱼际位置来回滚动,可刺激鱼际穴,清肺热,缓解口干口渴的状况。
如果手里没有筷子,可以伸开手掌,让两个大鱼际互相碰撞。
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0下。
通气化痰,肺好血管好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身体,特别是我们中老年人最脆弱的肺部和血管。
通气化痰蜜

材料
萝卜、陈皮、椴树蜜(蜂蜜也可以)
做法
1)白萝卜去皮洗净,切片或切小块;陈皮洗净掰成小瓣;锅内加水煮沸
2)将萝卜和陈皮放入锅中,再加入1勺蜂蜜一起熬煮;煮到萝卜熟烂即可。
功效
萝卜:理肺化痰、通腑消食的好材料;中医将“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在治疗痰咳的时候,如果腑气通畅了,痰自然就少了。
陈皮:血管的好帮手。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其中的果胶对高血脂症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加入陈皮与蜂蜜,调味的同时,润肺效果更好!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芬岚健康视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