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变流:新金融繁荣新经济
2014/11/21 管理智慧

     点上面 管理智慧 ↖ 关注

     著名管理学者包政先生团队运营,商业管理类用户量最大自媒体,超过60万商业精英订阅,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2013最佳管理类自媒体。

     文/陈劲(众安保险CEO)

     导读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正在全世界蓬勃兴起。金融机构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具备前沿互联网思维、拥有二十年多金融行业管理经验的众安保险掌门人陈劲写下了他对于新金融的独到见解。在陈劲看来,时代将倒逼金融实现真正普惠,新金融服务应借助网络力量拓展更多产品来源,满足更多客户独特需求,应坚持小而美,以场景为王等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河正在改变流向,如同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艰难而又伟大的转型。

     我们所面对的风险潜藏于金融恐慌、过度投资、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政府高负债和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等方面。即使以中国已经成功应对的挑战为参照,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如何实现更加平衡的增长,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考验。

     值得期待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的兴起,让中国经济看到了新曙光。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把人类推进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并存的三元社会,并且,信息文明正在大步流星赶超工业文明,带动新经济在全世界蓬勃兴起。

     顺势而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成为一条条汇入新经济的大河。微信是一条大河,百度是一条大河,淘宝也是一条大河,流量、用户、数据、信息形成滔滔江水。大河所过,形成生态,营养水土。看新闻、听音乐、订机票、买螃蟹、聊八卦、找掐架……互联网上江河纵横,新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传统金融市场不断萎缩,金融机构面临盈利空间压缩、服务方式转型、服务能力提升的巨大挑战,大量企业不得不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延伸,重塑商业模式。勇敢者开始果断地创造自己的世纪,并将由此带动中国金融产业整体升级,自信地与世界对话。

     首先,新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数据技术公司。从需求来看,用户随时随地处于“在线”状态,其偏好、行为,甚至心情被实时发现和追踪,越来越多的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将被采集,使金融需求显性化,更容易被低成本地发现。从供给来看,大数据不仅为金融提供了精准定位,而且降低了风险管控成本,丰富了营销和风险管控的手段,使能够获得银行信贷资源的人群得以向下延伸。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匹配。

     其次,新金融具备鲜明的“人”的特征,也会以消费金融为主战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客户的金融意识、行为和决策模式。人们通过网络自主获取信息并决策,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渠道,所有的产品一出现就处于最低的价格水平。这些颠覆都将倒逼整个金融行业发生改变,包括金融服务的生活化、金融服务覆盖客群的下沉、金融服务地域覆盖的拓展等,让金融实现真正的“普惠”。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仍处于初级形态,P2P、手机钱包、刷卡器具、互联网证券账号、互联网理财、小额贷款等,直奔主题,从现有的金融产品出发,进行改造使之互联网化,功能局限于服务用户个人,并未深化服务于新经济、新业态,未能充分满足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娱乐、互联网餐饮等场景化需求。

     这些新业态里不仅有个人的互联网金融需求,还有企业和价值链重整的全方位金融需求,而这些将极大丰富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想象和发展空间。比如,互联网娱乐,在网络文学、观影、视频、游戏等领域存在资金融通、安全支付、账户安全等需求;在线医疗使得医疗成本降低,求医更加便捷,在产业链上则产生技术投资、视频连线、高速通信、健康保险等需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餐饮、在线打车等,需要移动化、众筹、支付三方面的特色金融服务;而网络购物最为复杂,交易过程和交易相关方产生担保、保险、支付、借贷的金融需求。

     这些新业态具有的个人化、在线化、碎片化特点,要求新金融服务必须深度研究,精心挖掘客户需求,以“医生+教练”的角色,基于三种逻辑提供金融服务。

     只抓痛点,不断收敛。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愿景和商业模式,但在互联网公司的痛点和尖叫声中,很难找到知音和共鸣。体验简单、处理快捷、一键解决是许多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中屡试不爽的口诀。下一步,可以在快捷支付、信用支付基础上,运用可穿戴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支付体验。此外,为提升融资和授信速度,新金融机构应基于大数据、信息处理、网络征信等基础,实现自动化审批和快速处理。

     坚持小而美,拒绝大而全。互联网的长尾理论使低成本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这正是无数传统金融机构多年追求而难以达成的目标。新金融服务应当借助网络力量拓展更多产品来源,满足客户独特需求。

     从渠道为王到场景为王。线下网点的布局、服务和销售能力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而年轻一代客户,追求社交化、互动、好玩,这样的生活场景,才是未来的主流。从商品、信息、交流的场景,以及由这些场景打造的线上线下生态圈,正以简单、实时等新元素打动用户。当然,互联网上的交易形态更为复杂,并且虚拟化、在线化,容易发生账户丢失、隐私泄密等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主动研究,积极化解这些风险,包括线上交易前的信用风险、交易中的安全、交易后的退货保障等,以场景为依托,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新经济的生态提供水分和阳光。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大海。顺应发展潮流的新金融机构,将坚持自己的专业态度和勤奋精神,踏着坚定的脚步,走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管理智慧近期最受欢迎文章推荐

     shzb2010

     同学会微信私号:vipmgt

     回复社区商务查看《白刚老师社区商务系列文章》

     回复18查看《包政:解读<华为基本法>,让管理者树立权威》

     回复08查看《李序蒙:海底捞员工为何这么敬业?——从卧底日记谈起》

     回复16查看《<华为基本法>学习专题>回复06查看《白刚: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需要新理论指引方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