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30岁之前就实现财务自由,凭什么?
2015/10/10 管理智慧

导读:在认识张伟的许多人的眼里,他算是一个幸运儿,不到30岁已实现财务自由,后来他还成为自己所在外企中最年轻的品牌负责人。今年8月,包子堂对外征集跟随包政老师免费读EMBA的“达人”,其中有一项要求是“有人推荐及写推荐语”,有应征者就干脆自我推荐,可他足足找到近20个推荐人……他总是很用心,直到能够脱颖而出。初入职场时,他为了做好销售工作,用两年时间通读了市面上大部分销售类书籍,并在实践中思考梳理出自己对销售的一套理解:销售是实现企业资源、价值和目标客户群的价值观一体化的过程……他为什么总是“幸运”?你应该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期人物:张伟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ENOVIA品牌负责人,包子堂达人、会员
口述/张伟 文/管理智慧记者 王颖
图片提供/包子堂京师学堂 编辑/镇宇
从毕业到现在工作有13多年了,一路走来有艰辛和迷茫,也有努力与收获。如果在这个年纪给成功定义的话,我希望能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经营一份事业,伴随着它一起健康成长。未来若能有所成就,希望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也算不虚此生了。
建立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梳理对于营销的理解
我经历了国企、私企和外企,目前身在外企,已经走过了13年的职业生涯。
从国企出来后,是从销售做起的,我在一线销售岗位工作了3年,后来被提拔到公司管理层。这3年,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很大,当时我对成功的定义也比较狭隘,就是30岁之前不再为物质发愁。
那3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对销售进行系统化研究,重点攻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探寻销售的本质。最终在实践中独立思考,梳理出了自己对销售的一套理解。销售是实现企业资源、价值和目标客户群的价值观一体化的过程,此后的若干年的实践工作中,我也一直在验证这套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随着理论体系的提升,实践也随之转变,工作能力也逐渐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个人也提前完成了自己原定的目标,30岁前不再为物质发愁了。
再后来,我进入了更大的平台,一家跨国外企,一线销售工作参与得逐渐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履行管理和营销职责,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这两个领域不断地攻读和探索,希望能再次完成质变的飞跃。
价值观转变:客户和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个人的价值观也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发生了转变。
做销售的时候,会更容易理解客户的成功,就意味着我的成功,也意味着销售团队的成功。如果每一位销售能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客户成功,何愁企业做不好?
而做营销的时候,责任更多了,企业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果所有环节亲力亲为,或者都让企业投入资源,当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让客户成功,还要让代理商成功,建立良好的生态圈,让更多不同地域与行业的代理商,有意愿也有能力带动更多客户。而我负责营销团队建设、渠道管理、大客户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团队成功、代理商成功、客户也满意,企业业绩也不断攀升,我的工作也越发得心应手了。
在管理岗位上更是如此,如果每一位员工成功,那也就意味着我的成功。如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样的资源产生不同的绩效,普通人成就非凡的组织。那个时候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1+1+1>3,能否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这才是评判一个好的管理者的主要标准。经过几年的摸索,无论管理直属团队,还是跨部门的无授权管理,我逐渐感觉游刃有余。
因此,在极其忙碌的外企工作中,一方面我能处理好手头工作,另一方面依然还能有不少时间进一步地学习,让自己不断提升。同时也希望能一直保持这样不断提升的状态,在管理和营销领域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生命中的惊喜:看到了走出管理丛林的希望
话说回来,提升之路是坎坷的,很多时候充满了迷茫。就像孔茨所说,“管理学已经进入了丛林,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几年学习不少,然而总感觉在管理与营销领域没有触摸到本质,也一直在探索。希望在这两个领域不断迭代自己,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有幸遇到了包子堂。管理与营销的流派很多,高手很多,真佛、假佛难辨,只有亲身接触才行。在来包子堂之前,其实已经基本确定了去商学院EMBA系统学习,机缘巧合和张林先老师交流,在面谈中了解到包老师与团队在管理与营销领域的功力,也正通过社区商务模式来组织学习。同时林先老师的经验与能力,低调、务实和长者之风,让我坚定信心加入包子堂,共同探索社区商务,探索管理和营销的本质。
读书三步走:结构化,逻辑化,模块化
提起读书,有些经验想和大家分享。包政老师的新书《营销的本质》理论性很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通读多遍,并能够梳理出整本书的框架,是对于这些概念性强的书籍实行“三步走”战略,即结构化,逻辑化,模块化。
结构化让信息从无序到有序,逻辑化让信息要素关联,模块化让概念单元成为体系,这套方法论并非我的原创,最早来自于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

结构化,逻辑化,模块化
《营销的本质》是营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信息量很大,必须要建立概念体系。如果还是离散、孤立和整体地去解读,效率是很低的,那么就需要有意识地去梳理营销的框架结构。结构化,逻辑化,模块化的梳理,最终实现质的飞跃。这样既能看到局部,也能看到整体,既能化整为零,也能从零到整。

张伟画出《营销的本质》架构
《营销的本质》概念很多,很抽象,但都是本质的核心骨架,必须将概念形成体系,从而找到真正的“道”,如此才能站在高处指导自己和他人。如果说“道”走错了,“术”再推演下去,就是错上加错了。
在学习管理的道路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前段时间评选包子堂达人,第一次聚会时,我把解读德鲁克经典书籍的结构逻辑图带给了大家。一方面是出于对包老师的尊重,只有通读德鲁克,方才觉得自己对得起达人称号;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清楚地理解何为“结构化,逻辑化,模块化”。希望大家都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励包子堂的学友们读书的热情。社群中众多学友的成功,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成功,其实最终的受益者也是自己。在包子堂互动学习是快乐的,提高也是迅速的。学友们的激励,名师的指导,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

张伟自制德鲁克《管理的使命》、《管理的责任》、《管理的实务》三本书架构图
归零心态:本职工作一定要做到极致
一个人无论人生怎么选择,但想要成功,就必须明白:自己的成就,是社会来度量的,也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来度量的。所以要成功,还是得从工作出发,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即使它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事情。
记得包老师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刚毕业的某博士初到公司做的是打杂的事情,领导经常安排他写会议通知和纪要。他很不以为然,堂堂博士,怎么做高中生做的事情?为此常感慨怀才不遇,如此心态也体现在工作中。结果所写内容平淡无奇,领导觉得,原来堂堂博士也不过如此。后来,通知和纪要一写就是三年。但反过来,如果将这些小事用心来做,通知和纪要也能出模板、出标准、出亮点,这样领导和同事才会明白堂堂博士果然出手不凡,应该委以重任。说白了,个人的能量和贡献是组织来度量的,本职工作做不好,企业不认可,社会也不会认可。
最后,回到这个“成就他人,成就自己”。我希望能做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情,经营一份事业,伴随着它一起健康成长。如果有一天,果有所成,希望能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在历史和社会中能留下自己的名字,能有人知道我曾经做过什么贡献,此生也算没有虚度了。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包子堂,认识像张伟这样的达人,他会和你分享他的学习方法以及职场经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