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端午、唯有美食养生秘籍
2016/6/9 中医哲学

端午节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端午节民俗活动赛龙舟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挂艾草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温馨提示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

粽子巧搭配:吃粽子的时候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可以促进消化;也可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吃粽子,可以搭配一些瘦肉和蔬菜,肉中的蛋白质及蔬菜中的粗纤维可以延缓能量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专家特别推荐了一款食粽消化茶: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煮约一公升的开水,当养生茶饮用。关于粽子的食用和保存方法:专家提醒如果购买后不能冷藏,应及时食用。冷却的散装粽子买回家后,经再次烧煮后食用,尤其注意要在沸水中煮热煮透,这样才吃得安全。对于一时没有吃完的粽子,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切勿长时间放在外面。一旦发现有霉变或异味,千万不要再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哲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