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台州那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艺,你还记得多少?看一眼少一眼了...
2016/8/18 农港城


过去,台州的大街上都会有一些手艺人,他们灵巧的双手为我们“变出”棉花糖、爆米花...现在,大多数人对儿时的回忆应该已经淡忘的差不多了,不知在看到这些老味道、老手艺的时候,会不会勾起那些年的故事呢?

1弹棉花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2老木匠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然而在今天,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这份几乎快被遗忘的传统工艺,其实不如说是一种执着的匠心。


3手摇爆米花
小时候,有一种诱惑来自街头的爆米花。听到那突然“砰”地一声,不需要多久,顺风传来一阵扑鼻的香气,就再也坐不住了。


4白糖(麦芽糖)
“白糖要否~”对于笃白糖的记忆,恐怕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挑着两只竹箩筐,吱吱呀呀走乡串户的白糖客,带来甜美韧软的白糖,那便是乡村孩子平淡生活里最大的渴盼与欢乐。白糖可以花钱买,也可以用淘汰的塑料凉鞋、塑料瓶等旧杂物去换,小贩会用小锤子“叮叮当当”的敲成小块,有点黏牙但好吃得很。



5棉花糖
这是童年记忆里最梦幻的一种食物。街头卖棉花糖的大叔像魔术师,他们娴熟地转动受众的棉花糖卷,糖丝温柔轻盈地汇成一朵甜美的白云。那时的你是个多么伟大的幻想家,竟想将云朵捧在手中,融化在舌尖。现在偶尔在街上看到,你还会去买么?

6针刺无骨花灯
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名。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图案千变万化。


7造老秤
在电子秤无缝不入的年代,老式的秤杆似乎只能在街头小贩那里才能偶尔看到。


8竹篾匠
竹匠箩匠与篾匠旧时在台州很吃香,竹匠范围广,分类细,所以称呼也有很多种。从农具家具到日用品,从编织竹篮到篾席,又从盘篮到竹床碗柜,凡是圆的方的长的扁的都少不了,甚至农具及食筷更少不了竹匠,这些竹制品是最好的绿色环保用具,不论城乡都少不了这些能工巧匠。



9铁匠
农民都上楼了,火钳、镰刀,锄头、钉耙、斧头都不用了,有也都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了

10钟表匠
修钟表的手艺,就像绣花那样,得静心,得细心,才能让时间不快不慢。修钟表的手艺人懂得时间的意义,准时出摊,准时收工,他的静心细心,不紧不慢。


11剃头匠
老师傅的手艺不是盖的。那个年代,父辈们从理发店出来,总有一种整个人都焕然一新的感觉。

12老裁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曾经是中国寻常百姓家普遍追求的奢侈物品。能够拥有一台缝纫机,绝对是一种体面和荣耀,绝对是富有的象征。


13修鞋
在这个人人追求新潮的时代,修鞋,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日渐陌生的动词?修拉锁、修鞋子、补雨伞,老匠人所做的工作,跟她们挂在嘴边的话一样,“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现在的年轻人又能体会多少?


14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补。小的时候,觉得补锅师傅很牛掰啊,哐哐当当的敲一阵,就把漏水的铝壶弄好了。


15手工刻章
刻章是个精细活儿,虽然刻章不贵,但是却需要花费很多功夫,随着电脑刻章的兴起,手工刻章已经渐渐不再兴了,但是,岁月的印记还是会随着刻好的章留下来的,你家里还有手工刻的章么?


16纳鞋底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像传统的千层底就是手工纳鞋底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成品穿着舒适,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

这些台州街头的老手艺你都还记得吗?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
你记忆中难忘的台州老手艺还有哪些呢?
欢迎留言分享~
来源:奇门遁甲、仙居微生活、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看:
1、你的社保卡竟有这么多功能从未用过,真白白浪费了!
2、台州人身份证又放大招!这个省的景区竟然也免费了
3、限量加推!66万买175㎡前庭后院绝版“小别墅”,独享“一宅一院一生活”
4、别费劲剥小龙虾了,这样做只要3秒!会吃的台州人都会这招
未来吃货大市场就在这里!
农港城市场客服热线:0576-8902 2817


↓底部可发表评论↓
















他们正在浏览此文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农港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