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情绪病”缠上你
2016/2/23 美图美文心语

作者:李晓璇
律师,撰稿人
“情绪病”,不同于正常的情绪低潮或心情低落,是现代都市生活高压之下,人们由于心理障碍催生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疾患的统称。这种严重的情绪困扰有明显持续性,犯了“情绪病”除了心中烦闷、紧张、焦虑、惊惧、多疑、悲伤,身体也会出现疼痛、痉挛、疲惫脱力、失眠健忘、心悸胸闷、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有些人患了“情绪病”,周身不适,花费大量金钱检查、化验,却查不出个所以然,药品补品没少吃,却仍旧不见好转,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导致工作不顺、家庭不睦、社会关系不和谐,因其巨大危害,“情绪病”堪称“心理癌症”。
陈媛是我的同事,时年36岁,作为律师正是大展拳脚、事业上升的阶段,却因为不明原因的各种病症难以正常工作,暂停了全部业务住院疗养,她正是遭遇了这个难缠的“情绪病”。
说起我这位同事,当真是蜀地出身的“小辣椒”一枚,性格泼辣,个性强硬,对自己要求极高。随着年龄增长,家中父母年事渐高,孩子读书考学的大事接踵而来,而她正值事业高速发展期,接手的案子越来越复杂、疑难,她开始渐渐感觉力不从心:想要多照顾家庭,怕耽误工作;想要专注于工作,又担心父母垂暮孤寂、孩子年幼受委屈。
左右为难,只有一再压缩、逼迫自己,用更少休息、更多辛苦勉强去维持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但心里的重压让她很难真正同时做到完美律师、完美妈妈、完美女儿和完美太太,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高负荷运转,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敏感,因为一点小分歧就能跟丈夫大吵一架,对于父母的唠叨也越来越难忍耐,儿子调皮不懂事,怎么说都不管用,她只好选择体罚,好几次在气头上打了儿子的屁股。
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恶事”让她懊恼,每每情绪难以自控,又不能对外人发泄,就会跟家人发生冲突,而情绪平复之后,又会因为伤害了最亲爱的家人悔恨不已,她的骄傲又不允许她展露脆弱一面,她不允许自己像个小女孩一样对同事诉苦,也不想跟家人沟通心里的郁闷,只得借酒浇愁、暗自垂泪,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就是这样,陈媛的“心病”慢慢变严重了,她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晚上睡不安稳,白天吃饭没胃口,早晚会莫名其妙的低烧,频繁感冒闹肚子,工作时间稍久就会有非常严重的偏头痛,原本白净的脸蛋上长出一层疱疹,厚厚的粉底也掩盖不住,胸闷、胃痛、关节痛更成了家常便饭。为此,她接连去了内科、外科、皮肤科、牙科、神经内科、骨科、耳鼻喉科,开了瓶瓶罐罐一堆药,从早吃到晚,还是不起任何作用,最终在心理医生的治疗室内,找到了病根——让她受尽折磨的罪魁祸首正是“情绪病”。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她终于决定暂时放下工作,接受医生的心理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那如何防止自己染上“情绪病”呢?
“情绪病”可怕,但又不可怕,它不像肿瘤、外伤那样需要大动干戈的做手术,也不会毫无征兆突然发生,这就给了我们防微杜渐、从一开始就把它关在门外的机会。让我们患上“情绪病”的“毒苗”扎根于内心,想要远离“情绪病”,增强情绪“抵抗力”,也要从心情下手:
1、首先,不做强大“机器人”。人并不是按照程序运行的机器,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也没有理由强求自己摆出完美的伪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可厚非,但硬撑着高强度地工作生活,势必会劳心劳力,伤及脏腑,过重的精神压力让“情绪病”有了可乘之机。
2、其次,时常给情绪排排毒。切出一部分时间给休闲娱乐,散步、读书、喝茶、唱歌、打球,约上家人或三五好友,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比赛,或在慵懒午后分享心中好的不好的大事小情。有了情绪,就该坦率地表露出来,可以是对伴侣、对朋友,甚至对网友、笔友,或是一个空空的树洞。我们都只是渺小脆弱的人,互相依赖取暖,互相扶持宽慰,再自然不过。生命的美好,正是在心与心的沟通、人与人真挚交流中才得以展现,停下来,用心体察世界的瑰丽,感受友爱、情爱的温情,生命的力量才得以丰盈。
3、最后,学会取舍。老祖宗千百年前就总结道:“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我们都盼望爱情事业双丰收,家庭工作两不误,想把所有幸福都牢牢攥在手心,却忽视了内心能够承载的负荷。审时度势,该撒手时就撒手,生活中多做减法,心中便能轻松许多。

礼仪学
LiYiXue2014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图美文心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