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了,干嘛你还不离开
2016/5/30 彬彬有理

    

     小的时候,如果我们吃到了不好吃的东西,就不会再吃了;如果我们觉得游戏不好玩了,就不会再玩了。看起来每个人都懂得及时止损,然而当我们长大之后,谈了恋爱,结了婚,却可能会长久地徘徊在一份并不快乐、幸福的关系里,这又是为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放开自己,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有时候我把你推开,是因为我需要你把我拉进。

     生活中像小莉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她们难以做出决断的原因可能有3个:

     1不想降低生活质量,希望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

     物质上的需求乃人之常情。出现这种心态通常是男方的收入更高一些,如果分手,不仅男方“能挣”的“福利”享受不到了,还缺了另一个人分摊生活开销,让女人不好接受。

     心态实质:习惯于做被照顾的孩子,不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担心外界的眼光,不知如何面对父母、亲戚朋友。

     有这样心态的女性心里有一句潜台词,就是离了婚的女人是“掉价”的,离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她们觉得婚姻是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正常人”的必备要件,如果失去了婚姻这件外衣,当事人会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仿佛是不稳定的危险化学药品一般,总是不能让大家“安心”。

     心态实质:太过依赖别人的认同,用他人的标准界定自己,没有独立的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3无法想像离开现在的生活习惯、重建一个新家,无法接受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生活四平八稳,有规律,有熟悉的习惯,闭着眼都知道每天起床到哪里找牙刷拿毛巾,不用过多的思考,就可以平安无事的过一天,这样的日子,其实人人都不讨厌。毕竟,“熟悉”,“稳定”,是让人产生安全感的源泉。而很多女人一想到如果离婚,眼前这熟悉的一切就都被破坏了,生活要完全重建,这种感觉简直令人窒息!所以便能忍则忍了。

     心态实质:拒绝走出“舒适区”,无法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新的可能,就像小孩子缺乏妈妈的温暖,便永远流连于妈妈的怀抱而不肯扭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无论发生什么,我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珍妮这样的女人在心态上主要卡在了这3个地方:

     1想要拯救对方,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对方一定会改变。

     很多女人特别善于捕捉男人偶尔对她们的好,因为这一时兴起偶尔为之的小温柔、小浪漫,女人就觉得这才是他善良的本性,于是相信他只是一时让油蒙了心,等他慢慢成熟之后,自然会知道谁才是对他最好的人,谁才是他最亲的人,自己一定会等来浪子回头、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心态实质:缺乏边界感,固化于“拯救者”的角色,希望为他人的人生负责,把别人也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她们可能曾在原生家庭中被赋予过多的权力,比如珍妮,一直把老爸管理得服服帖帖的,连老妈都佩服她,于是她会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在婚姻中便失去了现实感,失去了全面、客观评估局势的能力。

     2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甘心放手。

     这种心态就像股市里一部分心存侥幸的投资者,总是等待着明天,等待着奇迹的发生,而无法做到及时止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现在放手,不就全白瞎了吗?可是她们却看不到,过去的日子已经是沉没成本了,盲目地继续投入,风险并不会减少,失去的不仅是宝贵的岁月,更可能是擦肩而过的更好的机会。

     心态实质:像赌徒一样,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内心深处可能是过于自恋的,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可以自外于普世的规律,这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扭曲的,缺乏理性是他们的死穴。

     3笃信婚姻要从一而终,这样的人生才完美。

     曾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段圆弧,“不经意地”放在一群孩子中间,结果,看到这张纸的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把圆弧补全,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可见人类自身有着完成一件事的天然需求。但如果一个女人过于完美主义地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一段白头偕老的感情,便是对这种需求的僵化,为了所谓的“信条”放弃了自己更加幸福的机会,无疑是可悲的。

     心态实质:或是被传统文化洗了脑,或是为人本身缺乏灵活性和流动性,这样的人往往经历过严苛的家庭教育或竞争主义、单一标准的学校教育,视规则为一切,视100分为一切,把婚姻、把人生当成了一场考试。

     离开他,我的世界也崩塌了

     以上这种种心态,说到底,都是对变化、丧失和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带着这样的恐惧的女人对自我能力是不信任的,对外界的支持、对这个世界说到底也是不信任的。

     如何搞定?一句话,有步骤、有方法地,勇敢地走出你的舒适区:

     看清自己为什么留在这个关系里。

     找到、建立、加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习、体验什么才是健康的关系。

     尝试和体验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既然是离开“舒适区”,那么这一切就可能会是不舒适的,不熟悉的,你可能会感到不安全,会感到一种想要重返舒适区的冲动。但你需要记得的是,所有的这些,最终让你收获的是“成长”,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可以在真正的意义上超越曾经的伤痛,长大成人。当你的内在完整了、愈合了,你便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面对眼前的挑战,你将享受到的,也是只有成熟的成年人才能享受到的内心安定的生活。

     【文:April 源于公众号:心之助(ID:luyuexinli)】

     -END-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

    

     快戳【阅读原文】给你看新一周的运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彬彬有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