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雄:在线医学教育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教学质量
2016/9/30 基础医疗服务


吴会长正在分享《基层医师的全科医学教育》
“在国家医改‘强基层’的总体思路下,基层医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交流会上,吴育雄常务副会长结合当前的医改形势,以基层全科医生教育为切入点,提出未来医疗人才的流向,应该是向基层偏移。
“新医改一开始,李克强总理就提出,要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医改工作的重心。总理的意思很明白,新医改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大力发展基础医疗,基层医师在这里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太多的铺垫,吴育雄一上台就明确了医疗人才培育的政策背景与社会环境。
基于基础医疗服务的特性与国际惯例,基层医生通常会是全科医生。但是,根据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经过资格认证的全科医生共计仅18.9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38人,需求缺口达26万。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占全部执业医生人数的比例为6%,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平均为30%。“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人人拥有家庭医生。若依照传统以全科医生来定义家庭医生,按照现有的趋势发展,这个目标恐怕无法实现。”面对基层全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吴育雄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圆桌交流:医疗行业人才需求趋势
“基层医师能力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少,但若是人数少而医术精,或许也并不足以让人忧虑。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医生普遍学历偏低:2015年末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及以上占30.6%,大专占38.9%,中专占28.2%,高中及以下占2.3%。
全科教育的缺失不仅体现在学历上。在美国,医学生要先通过4年的学习获得本科学位,再经过4年医学学习,毕业后还要经过1年的实习医生培训才能参加行医资格考试。后再进行至少两年的专科实习,才能参加全科医生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算起来,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1年。以前,中国的医学生大都经过5年本科学习,1年医院试用期,5年的住院医师资历,即有机会升格为主治医师。直到2015年,中国医生的培养模式才确定为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临床医学硕士或规培的“5+3”模式。甚至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生,也大多属于专科而非全科。
“要在短时间里培养出足够多的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生的全科水平,最适宜的方法就是在线教育”
“新医改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把现有的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主的医疗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的新生态,前几天提出的“健康中国”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与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科医生将越来越紧俏,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需求。”
“对国家而言,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正规医学教育培养出足够多的全科医生,所以我们必须从现有的基层医生入手,全面提高他们的全科能力。但是,每一位基层医生都要在岗位上工作,他们没有条件参加脱产培训;长时间的培训周期对于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言显然也并不现实。所以我们认为在线教育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吴育雄向到场嘉宾分享着自己的观点。
“在线教育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教学质量的问题。怎样使培训能够实实在在地产生效果,这是在线教育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希望,基层医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全科水平,所以我们引入了世界四大权威医学杂志之一,英国医学杂志集团(BMJ)的开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最佳临床实践”(Best Practice,简称BP)。它将循证医学的观点嵌入医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让医生可以在门诊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让教育指导实践,让实践反馈教育,这才是我们提高基层医生全科医学能力的最好的出路。”
你还没关注“基础医疗服务号”吗?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基础医疗服务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