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四:寒厥不会有“厥热胜复”
2016/5/22 中医肖相如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医肖相如(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在现行的《伤寒论》教材中,厥阴病篇有“厥热胜复”一节,其原文如下: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热厥可以先发热,后厥而利;或开始发热下利,以后出现厥逆;或开始即有厥逆,以后出现发热下利,热盛可以便脓血。至于条文中所列日数,如厥几日,热几日,仅是对厥与热的程度而言,视其厥甚还是热甚,以作预后的判断,并非真有厥几日,热几日,再厥几日。古今医家多数困于日数不解,实际上临床所见热厥,在厥的同时必有高热,甚至谵语。由于是厥、热、利同时并见,类似西医学中毒性肠道感染性休克,因此,厥阴病中的热厥并不少见。只是古今医家受厥阴病提纲的框框所约束,虽然有人怀疑乌梅丸只是治疗蛔厥的主方,似不能作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但厥阴病的主方是什么?厥阴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并不清楚。

     关于热厥过程中厥几日,热几日的问题,陆九芝倒是能够看得清楚。陆氏云:“……此其热固是热,而其厥更是热,非当其热时则为热,而当其厥时则为寒也”。“自有不明此语者,妄谓在热则为热,在厥即为寒,是一气也,而五日能寒,五日能热,则当此五日厥时用热药,续五日热时用寒药,而如厥后变热,则前五日之热药必为祸,热后复厥,则前五日之寒药必为灾,天下岂有此等病情,此等治法乎?”陆氏能认识到厥阴病中有热厥是可贵的,但是陆氏不了解热厥可以向寒厥转化,不认识与热厥密切相关的下利,反将下利条文归于阳明病中,是其所见不到之处。

     后世医家绝大多数认为,《伤寒论》中的厥几日,热几日是寒厥的厥热胜复,这是不恰当的。厥阴篇中先厥后热,先热后厥,都是热厥。唯有厥而无热,甚至一厥不复者,其厥方为寒厥。寒厥不存在厥热胜复的问题。论中的厥几日,热几日,是以厥和热的天数比较,根据厥多热少,还是热多厥少来判断预后,前者表示预后不好,后者表示预后较好。厥多热少表明热厥要向寒厥转化,热多厥少表示邪热亢盛,可以续发各种变证,如转移性的化脓病灶、咽痛喉痹、口伤烂赤、大便脓血等,按照西医学的观点来看,感染性休克可能是脓毒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肠道感染等引起,所以续发各种变证亦不相同。厥几日,热几日的比较,如果热未加重,热未再高,病势稳定,则通过治疗可有向愈之机。

     韵伯认为,厥阴伤寒之定局为厥者必发热,热与厥相应,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其变局为厥热往来,先厥后热,厥多热少,热多厥少。并认为此不得即认为虚寒而妄投姜桂以遗患。所谓厥热往来,即指的是热几日,厥几日,复几日,实际上厥热往来仍是以热与厥的天数比较,是厥多热少,还是热多厥少。前者表示热厥要向寒厥转化,预后不好;后者表示邪热亢盛,可以续发各种变证。厥热往来就是热与厥相应,是一回事,不能分开来看,即在肢厥的同时身必高热,这在感染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所谓寒厥的厥热胜复,热厥的厥热往来,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对于(334)之“咽中痛喉痹”、“便脓血”;(341)之“必便脓血”;(332)之“必发痈脓”等表现,《伤寒论》教材和大多数医家都认为是寒厥阳复太过。其实质是热厥过程中,热邪没有得到控制,也就是在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感染灶没有得到控制,咽痛喉痹可能是化脓性的扁桃体炎,必发痈脓可能是化脓性感染,便脓血可能是中毒性痢疾。寒厥的病人不会有厥热胜复,更不会有阳气恢复太过。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一:厥阴病的基本概念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二:热厥和寒厥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三:四逆汤不是少阴寒化证的主方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肖相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