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着手治疗胃病 | 医案
2016/8/12 肖相如频道
病例概况
初诊,1974年6月2日。
魏某某,男,50岁。
主诉:反复上腹部胀痛10年余,加重伴呕吐1年。
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闷感,时轻时重,未予重视。胀满疼痛难忍时,于医务所就诊,予胃蛋白酶合剂或中成药(保和丸、木香顺丸之类)口服,可缓解,仍未系统治疗。
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多为钝痛,呈节律性发作,与饮食有关,多发作在进食后1小时,持续1小时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就诊于医院,怀疑胃溃疡,仍未系统治疗。
1年前因出现阵发性恶心、嗳气,甚则呕吐,呕吐物多为黏液汁样物质,就诊于太原某某医院,X线检查示胃黏膜皱襞肥大,并呈结节状;胃镜示多发性糜烂,诊断为肥厚性胃炎,予普鲁本辛、氧化镁碳酸钙合剂、泼尼松等口服治疗后,症状缓解;后症状仍有反复,改服中药(多半是疏肝行气类方剂),疗效一般。故来就诊。
刻下症:反复上腹部饱闷感,时轻时重,甚则钝痛,呈节律性的发作,与饮食有关,多发作在进食后1小时,持续1小时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嗳气后亦可缓解。常呕吐黏液,口中粘腻不爽,饮食无味,大便稀溏,排便不爽。
舌脉:脉沉滑,舌苔腻滑而厚
分析:从医院X线和胃镜检查所见,诊断为肥厚性胃炎,似无可置疑。惟据当前舌脉以及上述种种表现,当系痰湿郁滞的证候。
因脾胃之气不清,饮食到了胃府,既得不到很好的消磨,更无从很好地运化,以致本来是水谷精微,反变而为湿,聚而为痰,湿聚痰凝,又使胃气郁而不能消磨,脾气滞而不能运化,因而使中上腹部饱闷不堪,更发展而为疼痛;痰湿浊气的存在,不断上蒸则苔滑而口腻;时时下注,故便稀而不爽;逆行上冲,竟致呕吐黏液。
X线检查所见胃黏膜皱襞呈结节状肥大,似乎亦可以理解为痰湿郁滞的结果。因此,欲根治此肥厚性胃炎,必须从祛痰湿,消郁滞着手。
拟驱寇饮加减如下:
炒赤芍六钱,炒山楂三钱,陈橘皮三钱,制香附三钱,白茯苓四钱,姜半夏三钱,片姜黄三钱,制南星三钱,炒枳实二钱,浮海石三钱,广木香三钱。
6剂。
复诊,1974年6月9日
上方大见效验,上腹部饱满感和疼痛均消失,不嗳气,不呕吐,大便正常,舌苔基本消退,尚留层微带滑的薄苔,脉犹见微滑,食欲渐增,嘱其服丸药方巩固疗效。
按 语
此为任应秋先生医案。
凡欲祛除中焦痰湿,必须先使脾胃之气得清,借脾胃清气之力以化湿蠲痰,自较容易。
本方的加减,寓有导痰汤的意义于其中,除驱寇饮原有的通调脾胃功用之外,如香附、木香、姜黄、胆南星、陈皮诸品,都有裨益脾胃清气的作用,清气得助,浊腐自消;浮海石一药,更是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不过,它在本方中仍属权用以治标之品。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炎三个病,从其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的胃脘痛基本无甚差异。
胃脘为什么会发生疼痛?从现代医学来说,有多种溃疡和不同炎症的病变,在祖国医学则有虫、悸、风、食、饮、冷、热、血、气、痰等诸种病因,而在临床辨证时更有寒、热、虚、实的各异。
独黄溪陈无咎先生治胃脘痛特别注意饮食的因素,故制成驱寇饮一方,获得较好的疗效,名噪一时。
约四十多年前任老在上海求学的时候,因张赞臣先生的介绍认识了陈无咎先生,眼见他用驱寇饮方治疗胃痛,疗效确是相当好。后来陈先生不仅把驱寇饮方和使用方法告诉了任老,同时还送给任老好几本他的著作,如《黄溪医垒》《明教方》《横溪大案》《伤寒论蜕》等。
从此任老逐渐用起驱寇饮方来,历四十余年的经验,能够灵活地掌握使用,对于多种胃脘痛,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 摘自:《任应秋论医集》。由篮子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夏季常见的这些疾病,你中了几招?
半夏泻心汤证不是辨证论治
肾病 | 肖相如讲肾病三:治脾法在肾病中的运用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