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发年龄段该如何预防?
2016/6/21 中国抗癌在线

我国癌症患者
如今已出现“年轻化”与“老龄化”两极分化的新趋势,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病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为何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癌症死亡率却惊人增长?难道这个年龄段成了癌症高发年龄段?
60岁是一个健康的“坎”,60岁后,人的机体老化,免疫力会有所下降,患癌症的几率会升高。据不完全统计,在癌症患者中,60岁以上的人群占大多数,男性患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居多,女性患乳腺癌、宫颈癌的较多。
有关专家表示,这可能和退休前后的状态有关系。从一个忙碌状态到清闲状态,体内的激素也会跟着变化,如果自己的心态不调整,那就会激发坏细胞的分裂。

规律的作息和愉快的心情是身体健康的两大前提。近年来癌症人群“年轻化”,这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导致作息混乱,压力大导致失眠抑郁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破坏生物钟,适当减压保持心情愉悦,如果身体不明原因的出现一些症状要及时就医,另外,定期要到正规医院参加体检,建议每一至两年要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临床统计显示,90%以上的癌症病人均与心理、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可能成为患癌症的先兆。不良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可能是一种“促癌剂”。

肺癌是男性第一大癌。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加,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据恶性肿瘤第一位。40岁以上,尤其是吸烟人群,定期做肺部检查尤为重要。由于胸片分辨率和精确性不及ct,建议低剂量ct检查。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且发病呈上升、年轻化趋势。专家建议,婚后女性,应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项目可选彩超或钼靶。一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还可以选择磁共振检查。

人体腹内的肝、胆、胰、脾、肾,及女性的子宫附件、男性的前列腺,都是肿瘤高发部位,都可以通过彩超做到早发现。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检查,50岁以上的可以每年做两次。
胃癌、肠癌的发病率排在所有癌症的前五位。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普查,一般要做胃镜、肠镜检查。第一次检查后,如果发现胃内没有溃疡、肿瘤,大肠内没有息肉,可根据医嘱定期检查;如果有溃疡、息肉,建议之后一年查一次。线瘤样的息肉很容易发生恶变,3个以上的息肉就叫癌前病变,要特别注意。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建议婚后的女性每年做一次宫颈检查。有条件的建议做tct+hpv检查。
生活中预防癌症的方法
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F)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在中国,癌症的威胁性到目前为止,还被“等于死亡”这一错误观念所主导。一旦惊悉自己患了癌症,绝大多数患者很快引起剧烈的应激反应。这时,不仅情绪极度低落悲哀,而且代谢率下降,热量消耗减少,胃肠功能受抑制,免疫功能低下,自主神经与内分泌功能大多处于紊乱状态,对自身、对现实和对将来都充满破裂、不连续的感觉,这样便加速了恶性肿瘤的发展与恶化。经常有人说,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吓死的,这话不无道理。在恐癌文化盛行的中国,由于对肿瘤缺乏正确认识,很多患者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患癌后的错误认知及“心死”后的一连串劣性心身反应。
癌症是一类慢性病,绝大多数癌症是可防可治,甚至可治愈的。中国的患癌死亡率高是因为大多数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纠正“癌=死亡”的错误认知,是有效治疗肿瘤的关键。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抗癌在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