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有讲究 别怪我没提醒你
2016/6/6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随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其实吃粽子 也有很多讲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哪些人不能吃粽子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开释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添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或许构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况加剧。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致使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剧。 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和甜粽子不合适多吃。粽子含糖量较高,假定粽子中参加了红枣、豆沙则含糖量更高,假定不加操控,就会危害胰岛功能。
什么时候吃粽子好?如何正确吃?粽子要热透再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
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不同口味要合理搭配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
甜粽子: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
咸粽子: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
肉粽子含油多:鲜肉、火腿等,配普洱 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粽子不易放太久因为不少细菌可耐低温生存,所以粽子不能长时间放冰箱,最好在3天内就吃完,且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专家强调,粽子最好在早、午餐时吃。睡前2—3小时是不宜吃的,容易给胃肠道带来负担。

相关文章推荐:
·夏天身体最怕六件事,你是不是全犯了?
·吃香蕉不是说好的通便秘吗?怎么还会导致便秘
·一招排除肠道毒素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