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谨防中暑 养生+体检,防范心衰,做主健康
2016/7/7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养生+体检,防范心衰,做主健康

     气象学中将日最高温度≥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则被称作“持续高温”。“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普遍处于“高温日”或者“持续高温”日。高温天气,中暑和患心力衰竭人数持续上升。炎热的伏天,要如何养护心脏,谨防中暑?

     小暑高温易心衰心血管疾病是源头 据调查,高温天气患心力衰竭的人数明显增多,早在2013年心衰的发病率就达1.9%,两年间的死亡率达到37%,六年的死亡率高达82%,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受限、下肢水肿等。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吕新华主任医师表示,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出现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也明显减低,不少“内心脆弱”者就会引发心衰。

     慢性病患者易中暑五类人群之一 中暑是盛夏较易发生的季节病,主要是由于气温高,环境透风差,体热不能及时散发而造成的。中暑主要症状有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等。易中暑人群有:慢性病患者;自身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出汗少、散热少的年老体弱者;顶着烈日劳作的户外工作者;耐热能力较差的肥胖者、儿童及孕妇;出汗后马上洗冷水澡者,会导致由于出汗时处于扩张状态的毛孔剧烈收缩,身体脏器的循环障碍,甚至引发肠胃道应急性出血症状。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吕新华主任医师表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冠心病等的慢性病患者比常人中暑危险性高出很多,主要是由于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散热功能变差。糖尿病患者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差反应迟钝,导致热量积蓄,容易中暑。

     养生+体检模式预防慢性病,谨防中暑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吕新华主任医师提醒,健康养生与体检相结合,是最有利于疾病预防和疾病早发现的方式。养生防中暑口诀:湿热天气暑难当,预防中暑不能忘;出门带上遮阳帽,疲劳出汗找阴凉;淡盐水、酸梅汤,解暑补水来预防;未渴先饮备足水,急救中心做保障;长期工作在楼房,减少机会顶烈阳;心肺脑肾有疾患,耐受性差要先防;暴晒时间不能长,避免中暑把人伤;自知之明不逞强,量力而行保健康。定期做健康检查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谨防肥胖、糖尿病、心脏病、中风、骨质疏松症、慢性肝病、眼底病变等慢性疾病,需定期检查抽血、尿液、心电图、眼底摄片、血管超声、骨密度测定等或选择TTM全方位综合检查。

    

     相关文章推荐:

     ·富豪频频猝死 再多的钱没健康 一起都是白忙活

     ·九款夏季养生茶,排毒养颜又瘦身,赶紧收藏起来!

     ·九款夏季养生茶,排毒养颜又瘦身,赶紧收藏起来!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