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B指南:如何观看田径世锦赛!
2015/8/24 硬派健身

    

     内容摘要决定博尔特“绝杀”的关键!

     短跑,只靠爆发力就够了吗?

     你和博尔特,差在哪?

     昨天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场比赛。在最受大家关注的百米飞人大赛中,牙买加人博尔特又一次上演塔下……额,不是,是线前反杀。

     而且,我国选手苏炳添首次晋级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飞人决赛,并在博尔特旁边赛道跑出了自己历史最好成绩9秒99,成为第一名进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

    

     在半决赛与决赛中,博尔特不仅一开始反应慢了,而且半决赛出发就是一个小趔趄。这已经不是博尔特第一次在出发时犯傻了……在09年柏林世锦赛百米决赛中,博尔特虽然创下了9秒58的不可思议人类记录,不过在当晚,他0.146秒的反应记录却是在整个8位决赛选手中排列第三。

     而两次比赛的后半程,博尔特都以惊人的速度立刻扭转了局面,大步幅快速而凶狠的追上了对手,并最终在决赛里以9秒79获得了冠军。

    

     09年柏林世锦赛百米决赛中

     事实上,在这两场比赛中,我国百米飞人苏炳添都取得了自己很好的成绩,并且在比赛的前半程都大幅领先于博尔特,只是在比赛的后半段,才被博尔特追上反超。

     为什么博尔特每次都能在最后“绝杀”?百米比赛怎么看,才算是行家?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百米比赛中的运动科学。

     1什么才是百米运动的关键?

     步频和步长,一直都是百米运动的关键。在博尔特横空出世的前几十年,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步频才是重点,然而当博尔特出世后,大家才发现,步长有多么可怕。

    

     有人认为博尔特步子大,是因为他个子高。这当然没错,一米九六的博尔特,当然比一米七二的苏炳添步长大多了。但其实,大家忽略了博尔特跑法的特殊性,即使刨除身高因素,博尔特的步长指数(步长/身高)也比苏炳添和张培萌高的多。而一米七二的苏炳添在刨除身高因素后,步长指数也比一米八六的张培萌要高上很多

     可以看到,在着地和垂直阶段,博尔特的摆腿膝角比我国两位选手都要小

     博尔特着地垂直阶段,摆动腿膝角

     着地垂直阶段的摆动腿膝角角度小,可以加快摆动速度,缩短换腿的时间

    

     博尔特后蹬离地阶段,摆动腿膝角

     在离地阶段,博尔特摆动腿的膝角则最大

     同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着地垂直阶段,博尔特支撑腿的膝角变化最小,而后蹬离地阶段,膝角变化最大(蹬起时,博尔特的支撑腿腿膝角变化幅度是17.5°,张培萌为6.5°,苏炳添几乎没变)。

     然而,你以为只要改变腿和髋的摆动角度,模仿像博尔特一样的膝角变化方式,就可以让短跑成绩大大提高?要知道,这一点点角度的改变,差异就在于十几年的训练以及强健的相关肌肉

    

     博尔特蹬起时,支撑腿的膝角变化

     短跑后蹬时,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对于提高速度有很重要

     2短跑,只靠爆发力就够了吗?

     上面我们提到,博尔特的跑法可以用到更多的下肢肌群和下肢力量,因为对于提高速度很有效,另外,这种跑法还有一些别的好处。

     在常识里,大家总是以为百米飞人比赛是一个短时间、靠纯粹爆发力取胜的项目,其实并不是的。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们就介绍过:ATP是肌肉工作时最主要最直接的能源物质,最短时间、最大强度下实现的即刻能量供应,就是用ATP-CP系统供能的。不过这个系统虽然供能最快,也最直接,但他们的供能持续时间却很短暂,最多也就7秒(相关阅读→供能只分两种?图样图森破!)。

     ATP-CP系统(无氧无乳酸或者磷酸原供能系统)

     供能方式:以ATP和磷酸肌酸CP来进行能量释放

     主要特点:不需要氧气,不会产生乳酸,是人体最快速的供能系统,供能持续时间不超过7秒

     所以,一般的标枪铁饼、举重跳高控制在5秒内的爆发力项目,都属于纯粹的ATP-CP系统供能,然而百米跑并不是。

     一般人百米都要跑个13-16秒,运动员最少也要9秒6到10秒5左右,这个速度,已经超出了ATP-CP的供能时长了。所以百米跑是以ATP-CP供能为主,无氧乳酸为辅的混合供能运动

    

    

     ATP-CP供能在跑步中最多持续7秒

     3博尔特跑法,你差的是什么?

     上面说到,百米跑其实并不是完全ATP-CP供能的爆发力项目。有人结合百米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分析,认为ATP大概在4秒到5秒左右耗尽,紧接着是CP供能,然后在8秒左右CP耗尽,最后几秒是糖供能,血乳酸增加速率一般在10秒6左右达到顶峰。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肌群避免单一肌群过度疲劳就是关键了。正如上面所说的,博尔特的跑法运用到下半身更多、更强大的肌群,比如股二头肌、缝匠肌等,多个肌群一起发力,速度在后程也不会明显降低。

     而我国选手过于依赖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单一肌群疲劳很快,在后程就很容易降低速度。

    

    

     运用多肌群避免单一肌群过度疲劳是保证跑步速度的关键

     然而,你以为这些肌肉是你想用就能用的?首先这需要超强的腘绳肌群(大腿后侧)力量,不然一步下去你就是个死。在训练中最容易被拉伤的就是股二头肌(腘绳肌群的一部分),而这种大步幅、快速摆动跑法也正是最容易拉伤股二头肌的。

     其次,你还要有强健的踝关节肌群,这样才能保证用足够大的力量迅速蹬踏、鞭打地面

     最后,你还需要超群的神经募集和肌肉爆发力,不然即使你采用了这种跑法,第一步下去,后蹬时的力量太小,不足以支撑你下一步有这样的表现。

     很多人以为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是一样的。事实上,虽然他们相互关联,却又有所差异。爆发力不仅关乎你的力量,而且也关乎于你发挥力量的速度。而在实际的运动中,这个速度可能取决于你的神经募集、肌肉协调甚至肌腱角度等诸多因素。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短跑速度或者弹跳,那么就期待我们接下来的专题吧~

    

     博尔特扣篮

    

     想加入硬派健身?回复 找伙伴 一起让健身变得更好!

    

    

     ①易文娟, 詹晓梅, 王双, & 朱小桢. (2015). 苏炳添, 张培萌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差异分析. 山东体育科技, 37(2), 63-65.

     ②邹虹. (2010). 博尔特 100 米跑技术特征分析 [D] (Doctoral dissertation, 江西师范大学).

     ③Zintl, F., & Eisenhut, A. (2001). Ausdauertraining: Grundlagen. Methoden, Trainingssteuerung, 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硬派健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