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更快、更省劲!完美肌肉收缩形式!
2016/8/15 硬派健身


10秒看全文?
1想拥有更强爆发力?超等长收缩,你不能错过的完美训练姿势!
2超等长收缩?
概念: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再立即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收缩形式。
好处:更大力量!更快速度!更省力!
原理: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及再利用过程+中枢神经的反射性调节作用。
3经典超等长收缩训练动作——“跳深”

上回书道:想要跳得更高、跑得更快、燃脂更多,爆发力训练很重要!(相关阅读?跳更高!跑更快!爆发力这么练)
上回书又道:挖掘机哪家强?硬派称二,谁敢第一?(没错,一篇文章就能挖下千千万万个坑…… )
不过在千千万万坑中,一种专项训练爆发力的绝佳武林秘籍——“超等长收缩训练法”,独独引得无数少年尽折腰……
正好昨天,飞人博尔特又双叒夺冠,实现了男子100米短跑史无前例的奥运三连冠。(相关阅读?装B指南:博尔特绝杀的关键!)

百米短跑很大程度上就和爆发力强弱密切相关,所以今日,就带诸位略微见识一下超牛X的爆发力训练秘籍:“超等长收缩训练法”!

1/超等长收缩,什么鬼?
超等长收缩,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至少是一种肌肉收缩形式没跑了。
所以在开始介绍前,我们先来温馨回顾一下之前接触过的几种常见肌肉收缩形式: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在阻力,肌纤维长度缩短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小于外在阻力,肌纤维长度拉长
那肌肉的超等长收缩,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收缩形式呢?
简单说,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 contraction)就是指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再形象一点,如果把肌肉想象成是一根有弹性可伸缩的弹簧(它能自己把自己拉长,也能自己把自己压缩),那这根弹簧先被拉长,再弹回来,弹回来的过程中自己又努了把劲儿往里缩,这其实就是一个超等长收缩过程了。
举点更实际的例子,你上体育课时扔铁饼、投标枪、跳高跳远的时候,其实做的就都是超等长肌肉收缩!

回忆下投标枪的过程:大臂的起始位置从肩后上方开算,此时大臂主动肌处于被拉长的离心收缩状态下,然后你向前投出标枪,主动肌就从离心收缩转化为快速进行向心收缩的过程。


同样的道理,跳高跳远的时候,为了更好发力,先下蹲再往上、往前跳,其实也是一个超等长收缩过程:下蹲时,股四头肌、臀大肌先做离心收缩,然后弹起阶段它们再做向心收缩。
超等长收缩:肌肉先做离心式拉长,再立即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肌肉复合收缩形式。
2/超等长收缩,有啥好?
超等长收缩有什么好处?
早在1965年,Cavagna等人就已经发现:肌肉先作离心式拉长,然后立即做向心式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单纯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要更大,而所消耗的能量却比只进行向心收缩要更少
科学分析一下,超等长收缩其实是利用肌肉的弹性形变势能和张力,通过先离心再向心的过程,来爆发更多的张力和速度。
你想啊,由于肌纤维一开始做的是离心收缩,在被外力拉长的过程中,肌肉产生的“弹性能量”能够以“势能”的形式被储存在其弹性组织中;
然后在随后的向心收缩阶段,以“势能”储存的能量用“动能”(力&速度)的形式重新被释放,由此增加了肌肉收缩的能量生成总和,提高了肌肉总的收缩力量。

同时,超等长收缩过程中,由于肌纤维一开始被拉长,张力增加,当肌肉进行向心收缩时,其收缩速度也比没有伸长时要来的快得多咯。

说的更专业一些呢,超等长收缩是通过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以及再利用过程和中枢神经的反射性调节作用,使得肌肉具有更强的收缩能力:
? 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及再利用
大量研究表明,弹性能量的生产、储存和再利用与肌肉的组织结构有关,尤其是肌肉的结缔组织和肌腱。
另外,运动时肌肉拉长与肌肉弹性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
跳深 . 动作描述:
step1:单脚先上小平凳,同时上半身保持挺直,跨度要大,感受臀部被拉伸;然后双脚都蹬上小平凳,站稳后双腿微弯,大腿和臀部肌群处于离心收缩状态下;
step2:从小平凳上往下跳,下落时前脚掌着地,膝关节角度为140°到150°,和在小平凳上的关节角度基本一样,保证肌腱等弹性成分受到充分刺激。
step3:双脚落地同时,运用弹性势能,再次借力使劲向上跳!



这个动作每组重复做5-8次,每次做5-8组,每周做1-2次,对于提高你的爆发力和综合训练水平都超级有效哦~
居家必备 · 美好身姿训练套装!
1. 点击文章最下方 “阅读原文” 即可到达!
2. 点击微信导航栏[健身硬货-燃脂塑身套装],一键获得装备!

参考文献:
①Cavagna, G. A., Saibene, F. P., & Margaria, R. (1965). Effect of negative work on the amount of positive work performed by an isolated muscl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 157-8.
②Kyr?l?inen, H., Komi, P. V., Oksanen, P., H?kkinen, K., Cheng, S., & Kim, D. H. (1990).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locomotion in females during different kinds of muscle 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61(5-6), 446-452.Kyr?l?inen, H., Komi, P. V., Oksanen, P., H?kkinen, K., Cheng, S., & Kim, D. H. (1990).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locomotion in females during different kinds of muscle 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61(5-6), 446-452.
③P., V., Salonen, M., J?rvinen, & M. (1984). In vivo-measurements of achilles tendon forces in man.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16(2), 165-166.
④Gottlieb, G. L., & Agarwal, G. C. (1979). Response to sudden torques about ankle in man: myotatic reflex.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42(1 Pt 1), 91-106.

点击阅读原文配备居家必备“硬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硬派健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