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你真的知道针刺进针方法吗
2016/8/2 针刀医学分会

针刀医学分会ID:zhendaochenzhao
针刀医学分会以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提出的“让针刀医学为全世界珍爱健康的人民服务”为宗旨,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建立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实现针刀医学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目标。培训咨询:18600338216 (微信) QQ:339543212
一、持针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持针的手叫做“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做“押手”,一般用左手。《难经*七十八难》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标幽赋》进一步阐述指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许入,不痛之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右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有如执笔,故又称执笔式持针法(图2-1)。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另外,还有拇、食指持针法,拇、中指持针法等。
图2-1 持针手法
二、进针法
进针是针具刺透皮肤达到穴位的过程,是检验针灸施术基本技能的第一关。在进针时要求要求术者做到:迅速、准确,无痛或少痛。具体操作方法: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使行针顺利,减轻疼痛,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进针法依进针速度、刺入术式、刺押手势和进针器具而有不同分法(表2-1)。临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进针法,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感为应用目的。
表2-1 进针方法分类
分类法
内容
以进针速度分类
速刺法、缓刺法
以刺入术式分类
插入法、捻入法、飞入法、弹入法
以刺押手势分类
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以进针器具分类
针管针进针法、进针器进针法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图2-2)。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图2-2 单手进针法 图2-3 指切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图2-3)。此法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图2-4)。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图2-5)。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4)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图2-6)。此法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如印堂等。
图2-5 舒张进针法
图2-6 提捏进针法 图2-7 管针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图2-7)。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儿童或疼痛敏感者。
4.其它方法:
(1)速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3)插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及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
(4)捻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刺入皮下。
(5)飞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入,随后五指放开作飞鸟状。
三、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效应、提高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临床应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求、患者体质等具体灵活掌握。
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相辅相成。一般而言,深刺多用于直刺,斜刺、横刺则多浅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背部等有重要脏器部位的穴位,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发生医疗事故。
1.针刺角度 (1)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胸部正中线穴多用横刺;也适用于施行透穴时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适于肌肉较浅薄处及不宜深刺的穴位,如颈项部、咽喉部、侧胸部穴多用斜刺,在施行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
(3)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方向刺入。适于全身肌肉丰厚处大多数穴,如四肢部、腹部、腰背部穴多用直刺。
2.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指进针后针尖所朝向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部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而定。
针刺方向与针刺角度相关,但针刺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
3.针刺深度
针刺深度:指针刺入肌肤的深浅度。针刺的深度应以既有针刺感应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针灸书对每一腧穴都特别注明了进针深度,但临床还须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和性别等灵活掌握(表2-2)。
表2-2 患者情况与针刺深浅关系
患者情况
浅 刺
深 刺
年龄
老年、儿童
青年、壮年
体质
形瘦体弱
形盛体强
部位
头面、胸背部
四肢、臀腹部
经络
络脉、阳经
经脉、阴经
病情
虚证、阳证、表证
实证、阴证、里证
手法
补 法
泻 法
时令
春 夏
秋 冬
针感
感应敏感
感应迟钝

针刀综合班
本班将原针刀基础班、综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颈腰椎病专题班中临床效果独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员互动教学方式;让学员较系统的接触学习与领悟针刀医学的内涵及魅力,由浅入深的阶梯式学习,力求每个学员走出临床中的针刀操作、诊疗的误区,掌握针刀医学诊疗技术的真谛,达到了理论与临床巧妙结合。为您的临床诊疗技术登上一个新台阶。
针刀精品特训班
1、实体解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标本解剖以便学员清楚掌握针刀施术部位的解剖层次及神经、血管的走行。
2、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庞继光带教,从针刀医学临床实际出发,以针刀医学常见病种为主线,既有相应的理论阐述,又针对针刀的施术部位进行了详尽的局部解剖,将针刀入路层次、毗邻组织结构、针刀松解目标组织等一一客观展现,使施术者对针下的解剖结构做到了然于胸。
3、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学员通过观看针刀专家临床示教;自己思考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针刀治疗方法并与带教老师沟通;学员两人一组互相触摸体表标志、定点,由带教老师指导、修正)。
4、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一次学习有多个实习点供临床实践,学到做到回家用到。涉及三十余种疾病的相关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针刀治疗等内容。学员可通过老师精细讲解示教观模迅速掌握针刀医学精细治疗操作要点。
5、提升管理:有资深医院管理经验老师分享病员管理技巧,提升学员院内及院外营销能力。
1、关注本公众号或将此篇文章分享到您的微信朋友圈
2、请加QQ339543212或微信18600338216
3、领取针刀视频一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针刀医学分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