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 他坚持10年,手机上做出最好的独立音乐社区
2016/6/18 科技每日推送

『 我是谁 』
我叫胡建国,是一名音乐爱好者,2013年,落网上线,致力于推荐这个时代里最朴素、最有质感的声音。
我学的是物理专业,跟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怎么从最初的音乐爱好者,到从业者,再到创业者,整个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我生长在云南的一个小镇,父亲在镇上的文化站做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工作。
在父亲的文化站有一个小型图书馆,我中学的时候经常一整天都窝在那里看书,也是那个时候,让我从一本音乐杂志上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我也不懂,为什么会对音乐这么着迷,大概是因为我所在的小镇太过宁静,那个地方,出门是山,抬头也是山,音乐是相对匮乏的,这里的人可能连摇滚乐是什么都不知道,基于人类的好奇心,越少见的东西你会越感兴趣。

后来我经常去找书店的店员,让他去昆明的时候帮我采购一些音乐杂志,我没有太多的零花钱,有时候只能欠着,等攒够了再到他那里拿那些杂志和磁带,有时候实在耳朵痒,就到他那里去听。
『 建立落网 』
2003年,为了更好的分享音乐,我开始以单曲的形式做起博客,现在天涯上还保留着听者对它的印象:tootoo.anyo.cn,这个域名随着07年博博易网的关闭而消失。
那时互联网刚刚开始风行起来,而我所在的小村庄里,只有一个政府办公室里有网络。我会为了分享几首音乐,坐三四个小时的大巴车,从家乡云南的小乡村到60公里远的县城里的网吧里通宵上网,就是为了能够坚持分享几首 Mazzy Star 的歌给大家。
2005 年,我上大学,依旧在保山,依旧闭塞的环境,大二时,由网友ROMA提供了100M空间,我买下了“luoo.net”这个域名,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网站——落网。

(落网初期界面)
落网的初衷是:推荐这个时代里最朴素、最有质感的声音,让更多的独立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
当时一个独立网站年维护服务费用大概是8000多元,而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两百块,我就这样通过打工赚钱和网友的帮助一直坚持着。
直到大学毕业,我考上了公务员,本来生活就应该如此,安稳过日子,但最后几经挣扎,我还是选择到广东深圳,在oppo担任音乐产品经理,在音乐唱片公司担任音乐策划,也算是间接接触音乐,期间也一直在经营着落网。

『 十年磨一剑 』
2013年,距离开始做音乐博客刚好10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年磨一剑。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我决定辞掉当时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做落网。
14年4月份,落网上线了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其中 Windows Phone 客户端是一名落网用户无偿协助开发出来的。如今,落网已经从最开始的5人团队,发展成今天20多人的全职团队以及遍布全球的志愿者团队。

落网的每一期音乐期刊都有一个特定风格,或是电子或是后摇、朋克、原声、民谣,再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大量试听选择优质曲目。
作为一个音乐推荐平台,落网不定期更新音乐期刊,根据不同的主题,每一期会推荐10至12首歌。曲目的编排也颇费心思,开篇一定要留得住听众,即便是吵闹的朋克专题,也会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曲目放在第一首。还需要合理安排歌曲次序,需要给听众以代入感。图片和标题都很重要。

这么多年来,无数的人在落网找到自己舒服的角落,发现不一样的音乐,结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人,跟着落网一起成长。音乐就这样连结了我们,纯粹而简单。是音乐让我们相聚,无论天南地北。
『 落网线下基地 』
如今,我想把落网搬到线下来,让大家能面对面分享音乐和生活。
我们选择一座百年别墅作为第一个落网线下“基地”——落?音乐空间。

它位于广州东山口,是著名的“东山口小洋楼”别墅群,也是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
这里提供精品咖啡、各国精酿啤酒以及其他美食。同时还会定期举办以音乐为主的演出、沙龙、聚会以及其他文化活动。

我们还设置了唱片、独立书籍、杂志以及音乐周边商品的体验区。无论是背景音乐、装修或饮食内容,我们都会围绕着我们最喜爱的音乐元素去规划。 
你可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分享音乐,参加聚会,观赏演出,甚至于什么都不做,在这里发上一整天的呆。
我希望大家不仅仅只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而是能够面对面的分享音乐和生活,让更多有趣的相遇在这里发生,让更多人变成彼此的老朋友。

我们将会定期举办音乐沙龙活动,让更多独立音乐人或者听众们,以TED的形式分享阅读、电影、音乐文化,我们始终认为,单一个体并不能促成一种文化,交流“文化”才是文化。
落网线下空间的目标是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吸引更多独立音乐人的加入,让更多独立音乐文化能在这个小空间得到共鸣。

- THE END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科技每日推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