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规范经营才是药品批发企业的正途
2015/12/29 药智网


近日,审计署发布山东海康医药有限公司等15户企业涉嫌虚开药品购销发票偷逃税款问题,至2015年11月,税务总局和公安部专案组已查补税款、罚款共计22.29亿元,有关责任人被处以有期徒刑7年至12年。
然而在9部委联合税控之前,医药市场普遍存在同种产品销售价格两条线的现象,药品经销商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采用带票不带票价格不同的销售模式,从而让市场上同一个药厂同一个规格的药品出现几种价格,内部人称进货渠道不同。
这对药厂来说颇为头痛,想要整顿市场规范,然而经销商认为,不是自己一人这样做,大家都如此,如果药厂坚持出厂价,那么你的药品就在库房中压箱底吧。迫于无奈的药厂只好作罢。俗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国内中小医药企业、私人诊所、药店占据不小的市场规模,在这个以药为利的环境中,只要进货价低于市场价格,不要税票又何妨,更何况他们拿着税票也无法抵扣,何乐而不为。
这就倒逼药品流通的企业,只要能把厂家带票来的品种把税点扣掉入库,虽然销售价比入库要高,看起来赔了钱,当把扣下来的税点换成钱,钱不就回来了吗。还有许多做临床品种的批发企业,他们认为17%的增值税太高,就从做普药的公司手中以9%--10%的税点买进税票,从而获利。
以上就是传说中的倒票过票了,这看似符合市场规律,买卖双方自愿行为,而且还让药品价格得以下降。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在流通过程中药品价格回落,零售时却高于出厂价格很多,普通百姓并无受益,反而扰乱了药品市场价格。
国家实行税控,不少企业开始闹腾,制约了企业发展云云。我们不妨向深层次想,国家税控无非两方面考虑,一是让普通大众正在得到实惠,通过打击倒票、过票行为,让出厂价既是零售价,让药企不在受制于流通,挤压中间水分,降低药品价格。二是规范医药流通行业秩序,实现药品正常销售,正常开税票。
今年7月22日后的自查令至今已有727个药品自撤,在严格的监管审批中让不少企业认为倒票过票是最后的政策洼地,审计署的2015年第34号公告,山东海康医药有限公司等15户企业涉嫌虚开药品购销发票偷逃税款,将从重处罚已警示其它企业。这样才能从根子上杜绝这种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国家财税政策的严肃性,又能使患者买到真正的放心药。
在这里小编想说一句,与政府一道共同给医药市场一个文明干净的环境,共同去维护厂家产品的价格政策,赚企业应有的利润,这才是医药流通批发企业的经营之道。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药智网
汇聚医药行业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数据报告
微信号:yaozh0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医疗资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