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安徽省21中药品不纳入 或是行业整顿的新开端
2016/1/5 药智网


药品:21种药品不能纳入临床路径表单
通知指出到2017年底,实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在制定临床路径表单时,医院必须控制不合理输液,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参照兄弟省市做法,以下21种药品不能纳入临床路径表单中,分别为: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骨瓜多肽、注射用红花黄素、注射用脑蛋白提取物、谷红注射液、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瓜蒌皮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注射用复合辅酶、鸦胆子油注射液、注射用肝水解肽、注射用复方三维B、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小牛血取蛋白提取物、转化糖电解质、参芪扶正注射液、脑肌苷肽注射液、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前列地尔。控费:单病种付费中节约的费用按照不低60%比例奖励医务人员
安徽将建立新农合临床路径病种单病种付费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全部纳入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外伤、分娩除外),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医院要结合年度病种分布和本院工作实际,选择不少于50个有代表性的病种,作为本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并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检查项目和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
通知指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新农合均试行单病种付费,单病种付费标准根据同病种县域外就诊病人比例和次均费用增减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单病种付费标准与县域外就诊比例降低、次均费用增幅低于当年CPI等指标挂钩。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单病种双定额付费改革,即固定病人和农合支付定额。单病种付费中节约的费用原则上按照不低60%比例奖励给医务人员。未来:整顿或是药品行业良好的开端
根据2015年1月28日,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推广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至2017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而安徽省在“路径加控费”的模式下探索出了一定经验,然而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临床路径,医学和其他工业流水线完全不同,即便是一种疾病,患者因个体差异,治疗的方法也可能有千差万别。
不少业界朋友表示,两个得相同疾病的患者或许治疗效果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个体差异和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的问题,因此临床路径需要详细配套。有患者认为,临床路径也可能沦为医疗机构、医生规避执业风险的挡箭牌,实际上有点两难。
目前高价辅助用药不断列入,辅助用药目录不断增加,让大家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样才是辅助用药,哪些应该被列入辅助用药目录,这样无序的行为无疑为瓜分了医疗经费,打击了药品行业,在严管的貌似了戏耍了研发、注册都花费了大把银子药企,花钱注册的代理商,21种药物21种药品不能纳入临床路径表单,可以说大快人心!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药智网
汇聚医药行业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数据报告
微信号:yaozh0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医疗资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