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和老毕聊聊中药那点事——引言
2016/6/13 药智网

    

    

    

    

     唱点高调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说点实话是“事定犹须待阖棺”[注1]。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就干了一辈子药业,除了对此行当心存一份眷恋外,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关注其走势,不时地“杞人忧天”。曾经高居庙堂,从上往下看,研究和制订政策;如今一介布衣,从下往上看,解析和执行政策;挪了个“屁股”,多了个“视角”;观察中不无思考,思考后不吐不快;因此才有了和老毕聊聊中药那点事的想法。

     套个近乎,老毕(井泉)是我的校友,当年或许在未名湖畔也曾插肩而过。2015年1月,老毕执掌国家食药监局帅印,在药品监管上连挥“三板斧”(涉嫌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的查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立掀波澜、业界震荡,惊心动魄、人心惶惶,我还真为他捏过一把汗。不过,业内的同行私下里议论,别看老毕是个外行,这几着还都砍在中国药业问题的“七寸”上,而且处理起来也“六亲不认”,敢作敢为,令人钦佩!

    

     “三板斧”后,接着是医药流通秩序整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核查……“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中药文号的“去库存”或将提上老毕的议事日程。中药的问题是集古今、汇现代,纵贯一、二、三产业,横涉政、经、科、文的问题。而且无论从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还是政府监管的理论与方法,都没有直接“拿来”可用的国际模板。比如,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显然不能靠那几条“溶出度曲线”就比出个你长我短;要找原研的“参比制剂”,尽管无须跨出国门,但厘清脉络搞不好就要到“马王堆”。中药的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不容易一眼看穿,虽然就“那么点事”,也需要几份谨慎。

     为什么要用“聊”而不用“说”和“谈”,更不敢用“论”,是因为我不是中医药的科班出身。莫说是人家搬出线装书,就是一提五行的相生相克,我也马上就发懵。“聊”可以少一些局促,只要把耳闻目睹的现象和亲身经历的现实和盘托出,非正式地谈点自己的观点就算是“聊”吧?有道理,您就听听;没道理,您就当成“耳旁风”;大家都没有负担。

     但愿大家能齐心协力用真话和实话搭建起一条上下沟通、建言献策的桥梁,这样至少不失为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件幸事吧?

     [注1]自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特别鸣谢天之力医药的供稿!!

     原创申明:本文系药智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新闻来源:药智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