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百时美施贵宝裁员风波再起 凸显困境还是战略转型的一环?
2016/9/5 药智网


如果您喜欢药智网推送的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和转发哦~

跨国药企裁员一点都不新鲜,每年都会有的全球药企裁员榜单,葛兰素史克、安进、阿斯利康、辉瑞、强生、百健、施维雅等等都曾榜上有名,不裁个几千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跨国药企。近日,美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BMS)继2014年底在中国进行千人大裁员后,再次接连曝出裁员计划,被裁员的主要部门相继为肿瘤事业部和心血管事业部,涉及的产品包括:肿瘤产品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裁员总数近千人;心血管产品有三个,其中,抗凝药艾乐妥可能卖给辉瑞,高血压药物可力洛将在本月22日交还给日本协和发酵麒麟公司,而蒙洛团队则就地解散停止推广。
BMS回应说拥有近60种仿制药的泰素已经进入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市场价值对于公司来说已经甚微,但是裁员之后,公司的转型方向、措施,以及新的业务结构,BMS依然未对外公布,引发外界各种猜测。
面对中国国内仿制药汹涌的攻势、原研药专利相继到期,不采取行动不符合BMS制药巨头的性格,且看BMS是怎样进行它的转型计划的。制药“巨头”不再是优势,“小而美”逐渐成为趋势道理很简单,历史的经验教训早就告诉过我们,“战线拉得过长”是注定要败仗的。摆脱过宽的产品线,降低成本,集中力量于真正的优势领域,BMS在2007年时任首席运营官安德烈奥蒂制定的计划下开始了它的“瘦身”转型之路。
通过卖飞机、裁员、搬家,省下了25亿美元,削减成本的目的达到了。剥离非制药资产和低回报率制药业务:2007年年底,BMS以5.25亿美元向私募股权公司Avitas出售其医疗成像业务;2008年,又以41亿美元将旗下的创口护理和皮肤护理公司ConvaTec的疗法和手术护理部出售给了两家私募股权公司Nordic Capital和Avista;一些鸡肋的品牌仿制药业务和Mead Johnson的营养业务也被砍掉;2013年,BMS最终决定把旗下的全球糖尿病业务卖给阿斯利康,抛弃掉糖尿病这个成熟的市场,而把未来寄托于那些严重但医疗需求尚未被满足的专科治疗领域上,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只减脂不增肌”怎么能算转型?对比于剥离业务的“砸锅卖铁”,BMS的收购攻势启动得更早,显得目光长远。BMS从2000年就开始酝酿收购攻势向两个方向扩展公司的产品线,为转型生物制药企业做长远打算。这个就是业内很有名被称为"珍珠链"(string of pearls)的大力度并购计划,由时任CEO的James Cornelius(之后转为担任主席一职)发起,由战略、联盟和事务的高级副总裁Jeremy Levin接手后续,截止于2012年年初,完成了包括合作和收购在内的近20宗交易——包括癌症、心血管、免疫、神经学和病毒学领域。
该战略的标准看起来是通过中小型的收购逐渐“整合外部创新并扩大自身的能力,避免大型的收购活动,同时也利于对已并购公司进行有组织地消化”,收购或达成合作关系的都是些中小型的生物制药研发公司。鉴于生物技术企业的天然不可预料性,目前众多交易对象中大部分都辜负了期望也算意料之中,但其中有那么一两颗“明珠”就值了不是么?“珍珠链”中为数不多闪烁的“明珠”那颗最大最成功的“明珠”就是BMS在2009年8月以24亿美元拿下的抗体制造商Medarex,旗下产品CTLA 4单克隆抗体Yervoy (ipilumimab)当时正处于黑色素瘤适应症的III期临床,并成功得到了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免疫肿瘤专营权。
事实上,BMS只靠Yervoy一个产品就已经收回在Medarex上的投资,其三年内(2011年至2013年)全年市场销售额分别为3.6亿美元、7.6亿美元和9.6亿美元,2014年更是以13.6亿美元成为全球销售额增长最多的TOP50之一,累积超过33亿美金。
因此,Medarex被视为靠着Yervoy为BMS赢下了一场大胜,但我们不能忽略同属Medarex另一引人注目的PD-1单克隆抗体——Opdivo(nivolumab),2014年于日本上市治疗黑色素瘤,2015年被FDA批准上市治疗肺癌和黑色素瘤,让其一跃成为BMS的另一颗重磅炸弹。更有2015年,BMS推出的免疫组合Opdivo+Yervoy一线治疗取得巨大突破,显示出这种不同免疫疗法的组合形式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nivolumab和默克公司的pembrolizumab(MK-3475)一直在竞争,一些分析师认为BMS的药物更可能获得最大市场份额。这个领域很可能价值数十亿美元,组合药物和单一疗法有望改变癌症治疗的传统规则。BMS为它的发展计划已经投入了数亿美元,不过BMS仍将面临其他抗PD1/PDL1药物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面临来自pembrolizumab的压力,继续发展该药物用于其他癌症适应症可能是解决出路。
其他的交易虽然显得不如Medarex一样成功,但在与Exelixis达成的若干项合作协议中,XL184取得了出色的表现,2012年11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cabozantinib(XL184)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2015年批准了其用于曾接受过抗血管新生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此外与Exelixis的合作协议还包括合作开发TGR5受体激动剂和ROR拮抗剂,从2010年至今仍在进行中。再来看一下“珍珠链”中其他亏本的“珠子”BMS本意为了增强抗癌药研发线收购的抗癌药物公司Adnexus(4.3亿美元)和Kosan(2.35亿美元)辜负了期望;与KAI Pharmaceuticals(现在是安进公司的一部分)合作开发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delcasertib(前身KAI-9803),由于缺乏疗效在2011年宣告失败;与Allergan合作开发的神经性疼痛治疗药物AGN-209323在2013年宣告失败;与Alder Biopharmaceuticals于2009年签订了共同开发IL-6单抗药物clazakizumab的合作协议,但BMS于2014年最终决定解除了这一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对外解释是要优先安排本公司的药物研发。然而就在今年的5月份,Alder向另一家生物医药公司Vitaeris出售了clazakizumab的全球销售权,帮助clazakizumab的研发重回快车道,且最近临床结果显示clazakizumab在对TNF抑制剂类药物响应不良的中度至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起到了良好作用,达到其预定首要研究终点,不知BMS当时作何感想。
BMS还在2010年花8.85亿美元收购了ZymoGenetics,与其它共同开发丙型肝炎治疗药物聚乙二醇化扰素lambda。然而,当lambda临床试验传来1名病人死于心脏衰竭,8名病人需要住院观察的噩耗时,BMS随即撤销了18亿美金,终止了该方案,并在2012年下半年卖掉了该公司一款治疗手术出血药物,人造血管凝乳酶recothrom。附BMS“珍珠链”战略年表
成功转型生物制药企业的BMS通过整理公开信息,现在我们能看到除心血管事业部以外,BMS所有在研的31款产品中有24款生物药,生物药品占比已高达77%,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制药企业。尽管BMS近年来受人瞩目的新闻多是些裁员、专利到期的负面消息,但怎么看2011年以来股价都是一路飙升的。
来源:百度股市通
回顾2014年2月,BMS已经完全精简至近些年来的最小规模,员工减少了1.8万人,生产工厂的数量大约只有2007年的一半,而市场的反应与董事会对迅速转型的担忧截然不同,公司的股价飙升至5年来的新高。
2013年度,BMS营业额为16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但是利润额(约为26亿美元)却飙升了31%。其当年股价上涨61.4%,市值达870亿美元。《福布斯》杂志将BMS列为“2013年度全球最佳医药公司”第一位,原因是:战略清晰、业绩稳定,坚持走生物制药之路;免疫肿瘤疗法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重大突破”;丙肝研发表现也可圈可点。
2015年,《财富》杂志发布的 “全球最受赞赏企业”排行榜中,BMS荣登制药行业第四位。因为开发出新型癌症药物Yervoy,BMS被国外行业媒体评为“2016年全球最佳创新公司50”之一。
在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展示上,BMS的Yervoy- Opdivo组合以非常高的客观缓解率(61% vs 11%),完全缓解率22%,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60%取得了业内瞩目,疗效之强劲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前所未有,且医生在处理其严重副作用中也取得了进展。要知道,在这个会议上,一种药物显示出对癌症生存率有小影响就可能意味着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至于BMS裁员到底是凸显困境还是转型必经之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吧。
原创申明:本文系药智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新闻来源:药智网
商务合作:186 8088 2943
185 2338 0314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