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头条】2015年度省、市级科技惠民重大计划项目双双落户郑医
2015/12/29 汇医在线
立足技术创新
情系科技惠民
立足技术创新
郑州人民医院获批2015年度
河南省、市级科技惠民重大计划项目

近日,郑州人民医院获批2项2015年度河南省、市级科技惠民重大计划项目。其中,由医院副院长张思森博士负责并承担的"腹部心肺复苏新技术/新装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区居民中的推广应用"项目获批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惠民重大计划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70万元;医院纪委书记宋连英牵头承担的"物联网融合远程心电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居民家庭中的示范应用"项目获批2015年度郑州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得经费支持100万元。

据悉,此次的科技惠民计划是河南省/郑州市财政厅、河南省/郑州市科学技术厅为支持科技转化、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计划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在人口健康、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社会化管理与食品安全等重要民生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示范一批科技惠民工程,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更多更广地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让百姓更好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由郑州人民医院牵头并承担的2项科技惠民项目是立足基层,由金水区和惠济区政府支持,区科技局推荐上报,经过科技部门和专家层层考核、选拔、评审、答辩,并最终批准,成为同时获得省、市级科技惠民计划立项的医院,得到了政府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也充分反映了郑州人民医院紧抓医疗科技转化,服务百姓健康工作成效及整体实力。

近年来,郑州人民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服务民生"的办院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人才培养为主导,通过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强化科研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医院科技工作科学、快速发展和提升。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医院急诊急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与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我国著名急救专家王立祥教授密切合作,在腹部心肺复苏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政产学研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同行瞩目的成绩,郑医急救团队承担和圆满完成了这项由我国专家发明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国家三期临床研究和四期推广普及任务,被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别授予"全国心肺复苏医教研基地主任单位"和"全国腹部心肺复苏临床转化应用基地",率先在国内乃至世界将腹部提拉心肺复苏新技术/新装备转化应用到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临床领域,将新装备最早配置到急救车和急救站,并且在医疗集团其他成员医院中进行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社会效果。

为了保证此项惠及民生的新技术/新装备在金水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民中得到推广与普及,由医院张思森博士亲自牵头,在郑州市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和郑州社区大学共同成立了纯公益性的培训平台——郑州市群众自救互就技能培训学校,依托医院优势急诊急救技术资源,抽调多名医护急救专家骨干组成专门队伍,来具体落实,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还专门和郑州电视台合作录制视频教材,并定期前往学校、社区、厂矿等为市民进行宣传,确保这项重大科普项目的圆满完成。同时利用培训平台,和省辖市各兄弟医院的同行一道,积极对全省基层社区居民进行系统自救互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就能力。

除了成功将先进科技转化运用到临床,在当下互联网+医疗的大形势下,医院趁势而为,作为河南省首批远程医学郑州分中心,借助医院和惠济区卫生局共建的四级医用物联网体系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市级医院—县区医院—社区(乡村)—社区居民家庭的远程心电医疗服务体系。

医用物联网四级网络医疗体系的运用,为建立自下而上、涵盖村、乡、区、市的四级医疗网络体系提供了平台,丰富了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下沉,真正加强了医疗卫生的网底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经过在惠济区试用推广,将为1000名居家患者提供远程心电入户服务,延伸医疗服务链条,探索居家诊疗模式,受到了试点卫生机构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汇医在线
汇医在线定位“医疗天猫”
是国内最先进的互联网医疗第三方服务平台
汇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给患者提供信息更透明、选择更宽广的就医路径,助推分级就诊,降低就医成本,提高诊疗效率,积累医患数据,发展智慧医疗。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汇医在线App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汇医在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