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安叔爆金句时,频频中枪的徐峥什么表情吗?(高清大图)
2016/6/14 南都全娱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影视圈研究所(ent_Institute)
文 | 记者 朱燕霞 发自上海
图 | 记者 钟锐钧 发自上海
相信昨天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都被安叔(李安)刷屏了。


一场高端论坛,听得人热泪盈眶,所长实在想不到除了安叔,谁还能带来如此得感染力。
今天的上海电影节最最最重磅的场子,就是早上十点钟举行的一场高端论坛。主题是《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获邀出席的各位有安叔、有徐峥(演员&导演)、有于冬(博纳影业集团总裁)、有杰夫?罗宾诺夫(复星投资 Studio 8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有孙忠怀(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还有主持这场论坛的是叶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各个都属于电影业内的大腕。

场子重不重磅,看大家的参与热情就知道了。论坛十点开始,定在一酒店二楼宴会厅。但据说从早上七点半就开始有人排队了,所长是八点四十多到的,队伍已经颇长,低头玩手机的眨眼功夫,二楼的队伍已经延长到二楼到三楼的楼梯,之后直接把三层的长廊站满了。

论坛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让各位大佬们聊聊咱们距离好莱坞还有多大的距离,以及有啥具体的举措。而在这个场子里,由于出席的嘉宾都是蛮有分量的,所以主持人的担子是有点重的。安叔自然是本场最受敬重的人,但如何相对平均地照顾到其他几位嘉宾又能体现他们的重要性,这技术活就交给了第一次做主持、与于冬、徐峥等身份相当又熟悉的叶宁。

首轮提问顺序,先是李安导演,然后是徐峥导演,再到于冬、杰夫?罗宾诺夫,最后是主办论坛的主人家代表徐忠怀。基本上这就形成了接下来论坛的发言顺序,当然中间部分的发言者会被主持二度、三度提问。
估计连主办方没怎么预料到,对李安和徐峥两位导演的提问顺序安排,却不小心让后者两度成为“枪靶子”,间接给现场活跃了一下气氛。
徐峥中枪 Round 1 主持给安叔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前辈对电影新人的一些建议——
叶宁: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创新和超越,也在做很多的坚持,您对未来的这帮年轻的,喜欢电影的创作者,或者在培养他们的机制上,你会提供怎样的建议呢?作为一个长者。李安:对于新的电影工作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不是说压抑他们,而是说你不要去拔苗助长,我觉得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年轻的导演固然如此……
因为我是36岁才开张,很晚熟的一个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蛮感恩自己的幼稚期比较长。我觉得一个东西能够感人,能够成熟,能够成立的时候本身就具有一股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管是环境孕育,还是年轻人准许自己被孕育,我觉得年轻的导演鼓励你们不要太进攻进切,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所以电影也是用同样的话大家互勉,现在医药很发达,我们都可以活这么长,急什么呢。”
然后导演还说了现在市场又浮躁的感觉,希望大家不要重蹈台湾、香港电影覆辙,还提到自己做国片和美国片的不一样。大致是不能只看着票房数据超越美国本土,而是要看到美国电影工业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历史厚度等,他提到了“建筑基业”——
“我觉得在电影现在荣景的时候,希望大家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代,为后面的人做筑基的工作,不要让年轻人浮躁,好好学习他的基本功,也不要看不起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就是术业,技术是为人任务,各行各业都有专精的东西,都有乐趣,电影是一个整体的,是一个很自然,很多样性的发展。当电影起伏的时候,伏的时候还可以延续,而不是一下泡沫化。我希望现在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大家好好把握,走到良性的循环,大家就可以活很长,越来越好,(电影)走到世界很自然的,这是文化的事情,你要给它一点时间,希望大家耐心一点,继续努力,好吗?”
安叔1300多字的发言,台下人不少都连连点头赞同,然后主持人就试图把接着的问题抛给徐峥——“你听了李安导演这些话,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和制片人,你作何感想。而且你现在票房这么高,这么大卖。”
听完问题后,台下部分观众忍不住笑了。
徐峥中枪 Round 2徐峥导演很诚恳地说每次从李安导演的访谈里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然后他也吐露了自己的苦恼:“刚才李安导演讲的话完全讲到作为一个从业者的心里面去了,很多人看我,我变成这一场很热闹的’游戏’,我正好踩到了一个点上。之前正好在放您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来我的《泰囧》电影就上了,我没有想到它会是这样的票房。我明显感觉到有一些人,有一些专家或者有一些领导都是唯票房论,每次讲这个东西的时候,好像我都受到谴责的感觉。但是从我身边来讲,的确越来越多的电影院出来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电影了。所以我想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人愿意走到电影院看电影,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情。”之后他提到了电影业内人才培养机制的许多现状…..
针对徐这番关于机制的发言,叶宁又以徐峥童鞋这几年的成功转型为例向李安导演发问,“那么你觉得什么逻辑可以让年轻人快速成长。徐峥说你们要慢一点,大家说那徐峥你都这么快成功。当导演成功了,做老板又成功了……我们只争朝夕。您看这个市场,在机制方面,这不能怪参与的个体,人总要成功,您在机制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这一提问感觉徐导演又不幸成了“反面教材”,当然相信主持并无恶意。李安导演第一句话就说:“我讲的是慢速成长,不是快速成长,对不起唱反调了。”之后就提出了自己对现在机制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美国的产生是自然的,现在你突然有一个超英赶美的(口号)在前面……比如说上海菜细火慢炖出不来变成了速食面。这好像回收,你赶快看了现成的东西,然后用中国的方式讲一遍。”

徐峥中枪 Round 3
所长大概算了一下,两个小时的论坛,除开最后半小时内的现场观众提问时间,一个半小时中,安叔比较详尽地回答了四个问题——对电影故事的看法、给电影新人的建议、对现今市场机制的建议、以及提到了要警惕两大市场陷阱。
第一,他认为资本多是一个好现象,但很容易让人陷入抢钱的陷阱,跟风明显,“观众对新鲜的东西要求非常高,有时候出片量大,大家对于一个热门题材都拍大同小异的电影。大家会疲乏,变成不光观众不喜欢这个类型,他连看电影这回事都觉得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
第二,第二大陷阱是陷入疯抢明星,从而导致人工分配不均,“把钱都花在了明星身上,把电影的制作和场景做的都不够好。”
接着“陷阱话题”,主持人开始照顾徐峥导演。于是就把问题方向转给他,聊起了他的热门题材“囧”系列…..问他那么怎么创新?怎么有新意?如何解决创作困境?
听完问题,徐峥导演第一句就是纠正——
“首先我下一步电影不见得是‘囧’。‘囧’电影前面一下子让我成功,好像你非得再拍摄一部。我觉得我很幸运碰到了这样的题材,因为‘囧’这个字讲的是一种困境。我觉得一个电影的故事,一个剧作或者一个人物在电影里面都进入到了一个困境,这个过程有的成功了,成为了喜剧,有的没有成功可能成为了悲剧。这是我支持做“囧”电影的背后动力……现在我带着我的团队是恶补,也在参加各种国学班(此处与李安导演相视而笑),我非常期待在电影里面看到中国精神和中国可输出的文化。”
再来琢磨安叔的精彩语录对电影故事的建议和见解
“故事对我来讲只是一个载体、结构,我是有感而发的。就像我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讲的一样,最后剪起来是空的,但是没有一个故事作为一个想象的结构和载体,那么本身的事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故事说穿了就是由开始到中间怎么转折、怎么起、怎么承,以西方来讲它的转会多转几下,中间一段会引人入胜。经过这个过程,道理会越变越明,你也可以越变越模糊,最后把它结尾。我个人觉得故事没有什么,故事是一个假象,你怎么想跟观众心心响应,也是通过情节、音乐、笑、哭,或者用情感的起伏带着大家走。不管是怎么样的旅程,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怎么交给观众看,观众看了以后怎么去做想象,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前辈应该怎么帮电影新人?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不是说压抑他们,而是说你不要去拔苗助长。我觉得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年轻的导演固然如此……因为我是36岁才开张,我是很晚熟的一个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蛮感恩自己是一个晚熟的人,幼稚期比较长。所以电影也是用同样的话大家互勉,现在医药很发达,我们都可以活这么长,急什么呢。”
跟合作的明星他常会说什么?
“我觉得不要去用掠夺市场的概念去做,而是想能给这个世界提供什么东西。人家买票进来不是看别人怎么表演,而是看自己的脑子里面想象的自己是怎么表演。只要不是太大牌的明星,我常常都会跟他这样讲,我说‘你不重要,你永远演不到观众想象得那么好。观众是借你的脸来想象他想象的东西,所以不要把你想得那么重要。’很诚恳地跟他说这里该做的事情、该做的反映,观众自己会想象。英文有一句话是’less is more’(注: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想象)你(想得)越少的话,给观众的想象空间越多。你是为人民服务,不要是觉得大家来崇拜我。当这个心态剥开以后,心路是很多的,这跟我们大公的思想,天然合一的思想非常符合。它本身不是一个强调人本英雄主义,不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我这种柔性的,永续的,天人合一的个性,很温柔的个性是我们东方民族的特性,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出路告诉全世界,这个世界不光是一个英雄做一个决定,然后全世界就变成了迪士尼乐园一样,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我觉得我们古典的文化里面有很多的宝藏,有很多东西需要翻新,因为已经古老了。”现在的安叔,他说自己没以前害羞了…..
“我这个人的命也蛮好的,我做了我最想做的事情。有的人个性比较孤,他最想的事情大家却臭他,可他还是要坚持做;有的人天生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比如说喜剧演员知道笑点在什么地方?节奏是怎样的?他一做大家就会笑,而这个天分我就没有。我是一个老实人,对我这种人来讲,诚信、正心、讲实话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也承认自己有一些天分,我过去是不好意思承认,比较害羞一点,但是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也不害羞了,我确实有一点天分的意思。包括我觉得大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浮动,怎么跟大家接触,这需要长期的跟观众实验,你最好能找到共鸣,不然也没什么意义。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面向。我的天性是比较温和一点,比较敏感一点。比如昆汀.塔伦蒂诺他拍戏把头都炸掉了,观众还会哈哈大笑,但如果我的电影里有一句粗话,大家就会皱眉头,‘怎么会这样?’所以要为别人着想一点。我想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很幸运的。”
不知道是不是太爱安叔了,所长觉得他连回答问题都好萌哒哒~~
于东:我想挑一个话题,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每秒120帧技术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因为他明明知道全世界的放映市场都没有办法来更新这些设备,来呈现最好的技术。导演的推动力感觉是一个孤独求败的过程。当然我们很愿意支持他,我们也很努力的在想办法在中国市场上要打开这个技术。李安:我没有求败。不一定每一个片子都可以成功,只是做一个新的冒险,让我自己保持活力,做最好的东西,真的没有刻意求败(开玩笑)。
李安导演您最近几年一直在追求新的技术,但同时可以兼顾到电影表达。您对于大多数的无法兼顾技术以及创作,让两者发生越来越多矛盾的创作者怎么看?您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议吗?李安: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自求多福吧。(其实这问题安叔回答了一堆,还分析了自己能兼顾的原因。但所长对自求多福四个字真的印象好深刻。全场都被这句逗乐了,感觉温文儒雅的安叔的锐利没?)
圈中人微博力赞
@左衡(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上海电影节能有李安,李安能对中国电影说这一番话,已经很有腔调了。作为常识的真理最容易被蒙蔽,电影届和电影节的狂欢气氛距离文化生长甚远。那些还能觉得尴尬的嘉宾还算明白人。明白人被大势裹挟着做糊涂事,才真尴尬。在我看来,戕害中国电影和文化的最烈的,倒还不是资本。
@天台杀手(电影编剧许少飞)李安说了点大实话,我特想看业界那些制片人老板被打脸的样子,于是跑去微信朋友圈扫了一眼,我去!个个都在那兴奋地说「说的太好了!这正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笑cry][笑cry]能有点自知之明吗?你们做什么了啊?跟编剧说「一个礼拜交一版剧本行吗,不用写太好」的时候吗?编辑 伍洁敏 编辑助理 林菁菁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影视圈研究所」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南都全娱乐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