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被查出大三阳后自杀 乙肝不用怕
2015/5/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4月10日,福鼎女大学生吴昕怡被发现在单独的宿舍里用一盆炭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此前她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独居宿舍34天后自杀。死者家属坚持认为吴昕怡是因为被同学孤立排斥、不被学校接受而自杀,同时校方又称安排单间宿舍是死者及其家属的意思,同学们也没有孤立她。我们不知道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但不可否认,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易收到歧视。

     在我国相关部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平等享有入学、就业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然而,“乙肝歧视”现象时有发生。2003年4月,浙江大学生周一超因乙肝落选公务员,持刀将人事局干部刺死;2004年,乙肝病毒携带者张先著被安徽芜湖人事局拒绝录用公务员,愤而起诉,被称为“全国乙肝歧视第一案”;2006年,乌鲁木齐市19名携带乙肝病毒的中学生被遣返原生源地。

     面对社会上的异样目光,绝大部分乙肝患者不愿意公开病情。有乙肝患者表示,从两岁开始家里人发现其患了乙肝之后,吃饭时就把他的碗筷单独分开。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经常弄一些消毒剂回来喷洒,让人很不自在。等到了求职,入职体检心想自己肯定过不了关,于是就找了人顶替抽血检查,这才找到了工作。

     歧视,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乙肝的不了解。要消除大众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疑虑,需要让更多人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

    

     1乙肝是什么?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亿人,是很常见的疾病。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家中有人患乙型肝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同事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上乙肝病毒,过分担心或精神紧张都是不必要的。

     2乙肝病毒传播有五个途径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传播一般有五个途径: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方式,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体液传播,通过生活中亲密接触而形成的血液与体液传播,例如共用剃须刀、共用刮眉刀、共用牙刷等,与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时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也有可能被感染;此外,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还有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性传播。

     3乙肝的预防与治疗

     知道了乙肝的传染途径后,正常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被病毒感染呢?

     首先,接种乙肝疫苗。临床医学证实,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有效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而达到预防的效果几乎是100%。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在乙肝的治疗上,2010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简而言之,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几率。

     其次,小心使用血液制品。原则上,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血液制品。最后,远离毒品,不要静脉吸毒。

     由于乙肝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肾损害风险,尤其是长期用药时。因此,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也需要进行肾功能监测,根据情况甄选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此外,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要轻信一两个月就能使e抗原转阴的宣传,须遵医嘱定期调整治疗方案,才可能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4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等情况,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

     “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一般来说,“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比“小三阳”强,但也有“小三阳”病毒变异比“大三阳”传染性更强的。

    

     对于乙肝患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鼓励他们注意休息,膳食平衡,避免饮酒,定期到医院复查,完全可以做到与病毒共存,不影响日常生活。乙肝患者自己也要对乙肝有正确认识,保持乐观情绪,并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来源:东南网(福州),半岛晨报,南方日报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