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震灾区目前还未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5/5/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5年5月7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地震局、总参作战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尼泊尔8.1级强震西藏灾区抗震救灾情况和我对尼地震救灾救援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 毛群安]我来介绍有关情况。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组织了西藏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我们组派了国家卫生应急队,同时指导西藏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当地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现场的医疗救治。应该说,目前整个西藏受灾地区医疗救治工作正在平稳的开展。从西藏卫生计生部门给我们的情况通报来看,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了2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和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赴尼泊尔灾区开展医疗防疫救援工作。相关的细节情况在我提供的材料里面都有,我就不一一重复。
刚才记者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前我们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以及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大家都知道,发生地震这样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后容易出现一些传染病疫情,所以我们在西藏灾区以及在尼泊尔的受灾地区,在医疗救援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灾后防疫工作。比如,在尼泊尔,我们医疗防疫队的专家就与尼泊尔当地公共卫生人员开展了灾后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协助尼泊尔制定了灾后传染病防控的技术方案。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和中尼卫生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传染病疫情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次生灾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所以我们希望这一次地震救援工作,无论是在我们西藏灾区还是在尼泊尔灾区,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
地震后的疫情防控根据以往经验,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4、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特别提示:怎样预防食源性疾病震后房屋倒塌,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而水源和供水设施被破坏、污染,也令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1.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2.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健康综合,本平台整理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