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雨,警惕暴雨带来健康隐患!
2015/5/2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连日来,广东大范围遭受暴雨袭击。强降雨除对出行和生活造成不便,更为疾病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给市民的健康带来各种隐患。

     ※ 连日降雨令环境湿度大、温度高,食物容易滋生细菌、霉菌而变质;另一方面,暴雨容易使蔬菜、水果等食物受浸泡污染,因此容易导致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由于暴雨冲积,饮用水源可能受到地表各种垃圾污物的污染,容易发生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的肠道传染病。※ 暴雨造成的积水会导致蚊媒滋生,大量繁殖的蚊虫会成为虫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元凶,如登革热、疟疾、乙脑等。※ 雨后路上积水较深,双脚在污浊的雨水中行走,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导致湿疹、皮炎、皮肤癣等皮肤病。※ 暴雨时,户外行走的行人易被风刮倒的树木枝干、电线杆,或者是高空坠落的花盆、广告牌等击伤。1灾后疾病发病特点

     水灾后疾病发病呈现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灾后心理疾病发病上升为特征。

     肠道传染病

     主要有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等。另外饮用污染水也可能造成大规模的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暴发。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包括流感、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脑、麻疹、军团菌病等。此类传染病发病率仅次于肠道传染病,且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军团病由军团杆菌(LDB)引起,LDB是湖泊、河流及其岸滩土壤中的常见细菌,被污染的水体是主要传染途径,可通过供水系统传播,老年人高发,而且特别容易在集体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虫媒传染病主要是疟疾、乙型脑炎等。乙脑是儿童常见的夏秋季传染病,通过蚊媒传播,目前正处于高发期。

     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洪水可引起大量老鼠的恐慌性活动,有可能引起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等。

     灾害综合征

     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家庭因水灭、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破坏,幸存者中多数存在着心理创伤,表现为失眠、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敏感易哭、梦魇、舞蹈病、心律失常、抑郁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这些都是PISD心理症候群。老年人可由此诱发老年痴呆症,儿童在灾难来临时所受的惊吓,可能影响一生的心理健康。灾害作为强刺激,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诱导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律失常、冠心病、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肠功能紊乱、糖尿病、月经失调以及癌症等。

     2灾后防病治病措施

     1. 切实保护好水源,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饮用水消毒是救灾防病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措施。对污染的饮用水处理,除了澄清、过滤、混凝常规措施, 还应包括:消毒、去除致热物质、使水软化、去除重金属及其锈液。

     2. 积极开展环境清理, 大力消灭蚊、蝇、鼠害。加强粪便管理、妥善处理污物。改善居住卫生:一要通风换气,二要防潮去湿,三要注意采光照明,四要防暑降温,五要防除蚊蝇,六要做好临时公共供水。消灭蚊蝇、鼠害,灾民聚集营地要经常性烟熏以驱赶蚊子, 也可用0.05%敌敌畏或双硫磷0.5ml/ m2 水面进行喷洒杀虫, 持续2~3周。同时注意灭蚤、灭虱、灭蜱、灭鼠、灭螨等,防鼠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导措施之一。

     3. 严格食品卫生管理。

     4. 开展预防接种,强化疫情监测。对参加抗洪救灾的军民及重点人群进行钩体、乙肝、乙脑、伤寒、出血热、脊髓灰质炎和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利用三级疫情报告网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5. 开展灾后心理救治。

     6. 重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

     来源:广东疾控、全科医学周刊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