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世界献血日了,”感谢您挽救了我的生命“
2015/6/1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其重点是感谢那些通过献血每天拯救生命的献血者,并利用"无偿献血,定期献血,献血事关紧要。"这一口号来鼓励全世界更多的人自愿、定期献血。

     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突出宣传那些自身生命通过献血得以挽救的人们的故事,来激发定期献血者继续献血的积极性,同时鼓励那些健康良好但从未献过血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加入到这一行列。

     献血日的来源

     世界献血者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首次"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2005年5月24日,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192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通过决议,决定认可"世界献血者日"为国际性纪念日。

     献血对身体有害吗?

     为什么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不高,愿意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不愿意无偿献血,并不是缺少爱心,更多的是缺乏信任,人们对无偿献血还有误解。。比如有人会担心会不会因为不卫生引起一些疾病,有的人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实际上,血站使用的针头和血袋都是通过严格高温灭菌消毒,无菌的一次性合格产品,采血过程中也不存在采血器具交叉使用,过程非常安全。

     献血反而有益处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献血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三、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四、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五、可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献血前需要知道什么?1.年龄要求: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时间间隔要求: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但不大于24次每年,特殊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不得少于1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两次全血捐献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3.公民献血前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血液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列问题:献血前一天应该食用低脂肪的食物;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充足睡眠,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献血当天应进食早餐或午餐,避免空腹。

     4.献血后可以正常工作,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

     5.献血前应洗净手臂,特别是肘窝处。

     6.女性月经及经期前后3天不宜献血,半个月内进行了拔牙或其他小手术不宜献血,一周内感冒不宜献血。

     7.献血时要携带身份证或献血证(身份证作为献血者建档及日后用血报销的唯一依据。

     8.体重要求:男性大于50公斤,女性大于45公斤。

     献血后的饮食

     献血后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1.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献血后可适当增加牛奶、猪肉、牛肉、鸡蛋、鱼肉和动物的肝、心、肾以及黑鱼、甲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还含有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因为造血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献血后必须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

     2.补充铁

     铁是制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物质。献血后,血液中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相对减少,于是骨髓组织必须加倍工作,合成红细胞等,这时需要大量的铁。正常人每天需铁量约1.5毫克,献血后需要量便大大增加,因此,献血后需摄入含铁量高且又易吸收的食物,如猪肉、牛肉、鸡肉、猪肝、鸡血等。

     3.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红细胞的成熟和发育都离不开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动物的肝肾及酵母中。因此献血后应注意摄入这些食物。

     总之,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最后要强调指出的是,献血者不要在献血后的初几天暴饮暴食,尤其是吃大量高蛋白食物或太油腻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乱或发生急性胰腺炎。一般在献血后只要充分休息,注意摄入上述营养食物,不挑食,按需进补,大部分献血者在献血后2~3周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便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正常水平。

     无偿献血证那些事儿1用途1、医疗用血后的血费报销。无偿献血证是奉献爱心的证明,是健康的储蓄(一个献血证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献血1000毫升以下时,自己可以三倍报销医疗用血;献血1000毫升以上时,本人可无限量用血。父母、子女和配偶可以报销献血等量的医疗用血费用。

     2、用血紧张时优先用血的凭证。

     3、到外地就医时用血享受当地用血待遇的凭证。

     2用血报销程序在医院用血是按照程序交钱,出院后带上以下原件及复印件两份:(1)献血证。(2)双方身份证。(3)用血者与献血者关系证明(户口本)。(4)所在医院的用血证明(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品种、医生签名和医院公章)。(5)用血的发票单据。带齐后到血站报销。血液百科

     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中不断流动的红色液体。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来源:搜狗百科 好搜百科 医学美图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