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低龄化趋势严重,要从娃娃抓起
2015/7/26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慢性病?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吧!”一提起慢性病,您也许就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其实,情况未必都是如此,很多慢性病是先天性的,后天的很多因素也能够很快导致慢性病的出现,就目前来看,儿童患上慢性病的几率正在逐渐升高,所以,对于这些慢性疾病来说,一定要谨慎观察仔细治疗。

     儿童慢性病有啥?

     儿童慢性疾病包括儿童肥胖、高血压、高血脂、Ⅱ型糖尿病等,造成儿童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摄入过多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巧克力等。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食品如肝、肠、脑等食品。摄入过多含糖饮料,如市面上碳酸类、果味、奶茶等绝大多数饮料的配料表中都能找到“白砂糖”。由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加上成年人不合理的溺爱,造成慢性病患儿的数量日益增多。所以对儿童的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儿童健康管理是啥?

     儿童健康管理是指,由儿童健康管理专家领衔,儿科专家、儿童保健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与儿童、家长、幼儿园、学校和社会互动,通过对儿童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的调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针对儿童亚健康、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提出个性化、全方位的儿童健康计划。其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体格发育管理、慢病亚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管理。

     首先,孩子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体格发育管理是最基础的。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绘制生长曲线(其中包括头围曲线、体重曲线、身高曲线和BMI曲线);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将饮食、排便、活动、睡眠等情况详细记录在孩子的个人档案中。其次,成年人的很多慢性病都是从儿童发展来的,比如30%~40%的儿童肥胖会发展为成人肥胖,至少30%的成人哮喘从儿童开始。

    

     儿童健康管理必要吗?

     第一,当今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儿童。

     第二,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各种洋快餐进入中国,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少,小胖子却越来越多。

     第三,各类育儿资讯让家长无所适从,误区很多,容易走进死胡同,从而影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指出,我国15~17岁少年中,有64.1%的人出现代谢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报告显示,中国15个城市里,0~6岁儿童平均铅中毒率达10.45%。

     北京市发布《2014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与上学年度相比上升2.6%。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患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部分肥胖学生已经表现出严重的慢性病体征,慢性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这些数据都提示开展青少年疾病的早期预防对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有深远意义,应从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入手,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

     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儿童发展战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举个例子,在国外,许多家长从孩子0岁起就为他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家庭每年都会为孩子做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在档。而在我国,一般是孩子入学或升学前才做个简单的体检,有些疾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错过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儿童健康管理怎样做?

     制定营养计划

     首先从孕期开始调节饮食,开展孕期营养指导计划,保持孕期良好的营养状态,对孕中期后能量、蛋白质及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成为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不良环境,并通过这种环境与胎儿遗传因素发生交互作用,从而改变胎儿的代谢模式的危险因素实行指导干预;在幼儿,学龄前以及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通过营养干预预防成年慢性病的机遇窗口期研究孩子的膳食心理,对食物恰当调配烹饪,维持健康的膳食环境,有助于幼儿的膳食均衡。食物外观注意味道鲜美、色彩分明、图形刀法规则、煮烂温和。指导家长合理搭配营养成分五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为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提供依据。

    

     定期做检查

     除了营养方面还要加强对儿童的保健意识,0至3岁的宝宝一般有详细的社区保健项目,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太多的检查,可适当增加骨矿化及运动、语言、智力等发育情况的检测。

     从3岁以后,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每年定期做一下这几类检查:生化五类、25羟维生素D、腹部B超、心电图以及智力发育状况的检查;这一年龄段,视力、口腔和五官的保健也很重要。

     血常规许多儿童在感冒发烧后会做,但是粪常规和尿常规很少会做,这三大常规最好每年做一下,基本无创又能及时发现问题。

     7至13岁的女童,在保持每年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最好增加腹部子宫卵巢B超检查,也应注意铁营养状况、血清铁蛋白水平等,因为这个阶段的女童,逐渐处于青春期,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需要关注卵巢的情况,并注意铁储备状况。

     此外,家长应该再结合孩子实际状况增加一些项目。比如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以增加免疫功能的检查,个子非常矮小的或者肥胖的孩子,最好做相应的营养、代谢等方面的检查。

    

     结语

     儿童健康管理是从孩子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该过程一直到青春期结束。对象应该是0-21岁的人群,其中包含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免疫、疾病筛查及健康教育。请各位家长不要盲信网络上的各种育儿资讯,而要相信医生。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入当地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让专家根据自家孩子的发展周期及特点制定健康方案,定期接受神经精神发育测评、营养评估咨询指导、体格发育指导、心理行为测评等服务。儿童慢性病防控势在必行。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慢性病防控研究将是慢性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的蓝海战场。

     来源:中卫国投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