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从减肥开始,注意抗癌信号
2015/10/2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于国际老年人日发布的最新报告,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于2050年达到现在的两倍,并会引起重大社会变化。 2015衰老与疾病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中科院专家绘出中国长寿地图,解开长寿的奥秘。
“今天大多数人,哪怕生活在最贫穷的国家,寿命都比过去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保证在延长的寿命里人们活得健康、有意义、有尊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仅会让老年人过得更好,还会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寿命的延长不等于健康的延长
与众所周知的假设相反,世卫组织最新报告认为有极少证据能证明在人类延长的寿命里人们的健康状况比之前几代同龄人的健康状况要更好。“遗憾的是,现在的70岁并不等于是新的60岁,”世卫组织老龄化和生命历程司司长John Beard博士说。“但是我们能做到。并且理应如此”。
现在的确有些老年人已经过上了寿命更长并且更健康的日子,但这些老年人似乎更多来自拥有较优越条件的社会阶层。“社会上的弱势人群,比如来自贫穷国家以及那些进入老年后拥有最少的机会和资源的人,其健康状况也最差,因此也是卫生服务的最高需求者,”Beard博士说。
该报告强调政府必须保证有政策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要杜绝造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的各种不平等现象。
老龄化:社会失去的机遇
报告驳斥了过去关于老龄人是脆弱和有依赖性群体的旧论调,认为人们忽视了老年人对社会的许多贡献,还认为过去我们经常过分强调甚至夸大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可能带来的压力。
报告强调尽管有些老年人会需要照料和支持,老年人群总体上是多样化的,且能为家庭、社区和社会做出多种贡献。报告还引用研究成果,认为老年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长期照护和社会保障的任何投入。报告提出要进行政策转变,将以控制费用为重点转变为更多支持老年人做对他们重要的事情。
这一点对妇女尤其重要,因为妇女占老年人的多数并能照护失去自理能力的家庭成员。“当我们放眼未来,我们需要深切体会妇女老龄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较贫困国家,”世卫组织家庭、妇女和儿童卫生事务助理总干事Flavia Bustreo博士说。“我们要更多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证妇女终生健康。
老龄化社会究竟能否重新焕发出生机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老年人的健康。
美好的未来在前方
报告提出了三个关键行动领域,要求根本改变社会关于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看法,并认为这些行动将有益于现在和今后老年人过上新生活。
第一项行动是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环境。关于这项行动,可以从世卫组织全球关爱老人城市和社区网络找到很好的例子,该网络目前已包含来自33个国家的280名成员。该网络的事例包括印度新德里贫民窟老年人生存安全改善项目,以及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应对社交孤立和孤独的“男士公棚”项目。
第二项行动是调整卫生系统使之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求将现有卫生系统从以治疗急性病为中心转变为能提供更多老年人多发慢性病持久照料的系统。目前已取得成功的行动都可扩大规模并介绍给其它国家,比如巴西的多学科专科医生团队建设项目中将理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职业治疗师、医生及护士组成医疗团队的经验,以及加拿大开展的照护机构计算机化临床记录分享项目的经验。
第三项行动是政府需发展长期保健系统,减少急性卫生服务的不必要使用,保证人民能够在生命最后阶段活得有尊严。在未来,家庭需要获得更多照料老年人的支持,从而把妇女从家中老年人主要照顾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她们能在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在这一点上,荷兰开展的互联网家庭照护支持系统以及越南的老年人互助协会支持活动等简单的做法都让我们看到了很大希望。
研究衰老机制以延缓衰老
衰老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风险因素,尽管衰老不可逆,但年龄相关的疾病却有可能被逆转只有了解了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这就是2015衰老与疾病研讨会开展的目的。本次衰老与疾病会议将从衰老机制研究、衰老与疾病、衰老干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旨在为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交流平台,更好地应对老化及相关疾病,推动实现“健康衰老”。架起衰老研究与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桥梁,通过两个领域内研究专家之间的交流推动该领域交叉研究的进步,增加资本机构对衰老疾病研究的关注,推动研究,提高人类衰老质量。
中科院专家绘出中国长寿地图
各地区长寿指数排名
中国将进入“长寿时代”,10年间,90岁以上老人已增长近一倍。研究发现,我国长寿老人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性。据此,专家描绘出了一幅长寿地图,并解开长寿的奥秘。
百岁老人多在南方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百岁老人多分布在南方,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聚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五个地区,且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及冲积、洪积平原地区。
长寿老人有区域聚集性,这提示我们,长寿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候温和
这些长寿区年均气温大多温暖,年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河网密布,空气湿度较高,日照充足。这些良好的因素构成了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特定条件,对人们寿命的延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区植被茂密、空气好
长寿老人多集中分布于丘陵山区,那里工业、噪声等污染较少,加上植被茂密,空气富氧离子含量高,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水系发达
美国疾控中心的相关数据表明,很多疾病是由于水摄入不足引起的。水多的地方,人也容易长寿。
气候寒冷,影响寿命
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天寒冷漫长,气候变化剧烈,空气干燥,因此长寿老人偏少。
迄今为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有60多个(以县、市为行政单元),但没有一个在东北。
寒冷
气候寒冷,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寒冷会令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寒冷还会让人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
干旱
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可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鼻腔和肺部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海南是个长寿岛
海南是全国百岁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据统计,目前海南有百岁及百岁以上长寿老人1371人。换而言之,海南平均每10万人就有百岁老人13人。海南的长寿指数居全国之首。
长寿指数是9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千分比,它反映地区的长寿水平。
长寿老人四大特征

1、良好的睡眠
一项老人睡眠状况的研究表明,随着入睡时间的延长(超过30分钟)和睡眠效率的下降,死亡率会增加。
本次调查显示,百岁以上老人平均睡眠时间为9.6小时,80~99岁老人睡眠时间为8.33小时,而60至79岁低龄老人睡眠时间只有7.64小时。
2、患病次数少
统计表明,老年人口患病及住院的高发年龄在60~79岁,随年龄增加,患病次数及住院次数减少,百岁老人平均两年患病不到一次。所以,在80岁之前,即便身体状况不理想,也别对长寿悲观失望。
60~79岁可能是一些老年病的高发年龄,在这一年龄段,老人由于年龄增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患老年慢性病的比例较高。但度过了这一时期的老年人,由于较好地适应了年龄变化带来的一些不利条件,能抵御来自身体以及外界条件变化的挑战,患病的比例迅速降低。
3、积极的心态
老人积极心态是指遇事总能想得开,并感觉与年轻时同样快乐;消极心态包括紧张、害怕和孤独等。心态积极的长寿老人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消极心态,一半以上的长寿老人困境时总能想得开。
4、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
五个长寿之乡的老人,饮食整体上以清淡为主,多以大米和面粉为主食。蔬菜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0%的长寿老人每天食用蔬菜。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生物谷,贵阳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