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补钙”也有朋友圈,那么会是这样的......
2015/10/3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我是小钙(英文名叫小Ca哦)。对,就是那个全国人民都在补充的“钙”元素。听说人们吃了补钙产品,“哎,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走路也有劲了”……

     大家都很重视我,因为我是人类骨、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每天补充一些我,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虽然国人的补钙意识越来越强,但实际上呢,我仍然是中国人最缺乏的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中国居民钙摄取严重不足,我国城乡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平均为389毫克,不及推荐量(800毫克)的1/2。

    

     为什么出现“越补越缺”的情况?原因是很多人只重“补”,却忽视我的吸收率和流失量这两个更重要的环节。其实,有些损友我正考虑要不要拉进黑名单……来,先给你们看看我的通讯录和朋友圈吧——

    

     看到没,我的朋友圈可是有损友和好友的哦—— 维生素D、蛋白质、维生素K、镁、钾都是我的好朋友!有些朋友呢……对我的吸收是不好的,我把它们列为损友,好像咖啡因、酒精、磷酸、钠、草酸!

    

    

     看看我的朋友圈就知道:有些朋友居心叵测,妨碍我吸收!就是类似这些“捣乱分子”千方百计阻碍人体对我的吸收,才使大家越补钙越缺钙。还好,有敌人就有朋友,欣慰的是,我的朋友们为了保护我也是蛮拼的!

     看到小钙的自我介绍是不是感觉“涨知识”啦!小编再给大家举个“栗子”,人体就像一家银行,而钙质就像钱,只有不断地提前存入,才不至于入不敷出,只有钙补足了才能保持身体健健康康,气色也自然就好啦!

     为了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好身体,在此罗列有补钙四不懂!快一起来学习吧!

     问:吃钙片不当会诱发便秘吗?

     有人认为吃钙片不当会引发便秘,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

     人们服用的钙制剂在体内代谢,首先在肠道消化分解为离子钙——然后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被机体利用。在肠道环境作用下,如果同时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磷酸盐、草酸等成分,会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妨碍钙的吸收,而没有被吸收的钙盐则被排出体外。

     但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如饮食过于精细、饮水量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肠功能障碍,慢性疾病导致肠蠕动减慢,或患有肠梗阻、痔疮等疾病,这些跟服用钙片没有必然联系。

     问:喝酸奶有助钙质吸收吗?

     服用钙制剂的同时喝点酸奶,对促进钙吸收是有一定道理的。

     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和钙结合,可形成乳酸钙,易于被肠道消化。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通过它们调整肠道菌群,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

     需要强调的是,奶类包括鲜奶、酸奶、奶粉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均是人体重要的食物钙来源,并且奶中的钙人体吸收最好

     成人每天应摄入300毫升鲜奶,其中含钙量大约300毫克,而成人每天需要钙的推荐量为8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其余钙的理想来源还有豆制品,如豆腐、干豆腐、豆浆、豆腐脑、腐竹等。例如100克水豆腐平均含钙164毫克、干豆腐308毫克。粮食和有些蔬菜也含一定量的钙,但其中钙的吸收率低,如笋干、菜花、白菜、油菜等。水果类包括苹果、鸭梨、樱桃、红枣、石榴等都含一定的钙。虾皮含钙量较高,但通常摄入量少,因此不是理想的钙来源。

     问:如何科学选择钙剂?

     时下,市场上售卖的钙制剂五花八门,含钙量千差万别,让人难以作出选择。针对个体而言,怎么补、补多少,以及补多长时间等问题要请专业营养人员指导,不能偏信广告或业外人士的宣传。

     近年来,盲目补钙现象十分严重,从正常人的代谢特点来看,通过膳食达到钙的摄入量才是最安全的。只有当患有某些疾病或在某些特殊时期,确认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才应考虑是否该补充钙制剂。

     此外,还要考虑吸收的问题,如膳食纤维多、缺乏维生素D等会妨碍钙吸收,盲目补钙也会造成机体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障碍

     问:儿童和孕妇怎么补钙?

     科学补钙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同人群每日钙的参考摄入量分为10余个标准,如正常成人每天需要800毫克,11—18岁人群需要1000毫克等。

     由于儿童年龄段、发育水平、饮食情况及营养状况不同,成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饮食状况、劳动强度等亦有个体差别,孕妇的自身营养状况不同,在怀孕的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人们绝对不可以盲目进补。补钙应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过量补钙有害无益。

     来源:深圳卫生监督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