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中国公共卫生未来必将发展得更好!
2015/11/26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九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更好地维护国民健康作出制度性安排,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动员全社会参与,努力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深化改革、补好短板,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国卫监督发〔2015〕91号)。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九部委放大招推进医养结合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发展目标
到2017年
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
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
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四、保障措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
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
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专家建议
社区养老需更多支持
“我国有90%左右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教授说,《意见》的一个亮点是关注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与风险管理研究室主任郝晓宁认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医养结合保障措施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意见》提出了相关内容,但在探索中还要解决筹资标准、服务对象评估、费用分配等实际问题。”
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
五年目标已定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强调,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健康支撑。
合力打造健康中国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大健康、大卫生高度出发,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从各地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顶层设计,有效整合资源,确定健康发展的优先领域。
要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提高卫生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和急需薄弱领域建设。
要依法加强社会卫生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大力弘扬新时期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激励广大卫生计生干部职工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投身事业改革发展,为维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六部门发文亮点
整合资源
《意见》要求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整合卫生、计生现有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责,明确行政执法工作任务。整合后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负责监督监察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依法开展各相关专业的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查处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数量
《意见》要求充实配备监督执法人员,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加强执法力量,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资格管理、持证上岗
全国层面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员资格和持证上岗的制度化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趋向统一化、正规化。
职位分级管理
同时,《意见》还要求各地区积极探索卫生计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指明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先试。
你知道吗
卫生计生监督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综合监督,以及监督检查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查处卫生计生违法案件。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也是由卫生计生监督员们负责,他们是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
习近平: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习近平指出,西非部分国家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中非友好大局出发立即作出决定,全力援助非洲疫区国家抗击疫情。相关部门、地方和军队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军地医务人员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国人民并肩奋战,帮助疫区国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同时,有关方面及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防止疫情输入,保障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全力援助非洲疫区国家的行动,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希望军地各方面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总结经验,常抓不懈,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习近平的指示并讲话,她指出,抗击埃博拉疫情是我国卫生应急能力的大检验,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要大力弘扬先进模范的崇高精神,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与能力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球卫生合作再立新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保障城乡居民健康带来了新挑战。创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正是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目的,从城乡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出发,所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健康策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创新举措,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让群众“少得病”;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公共卫生人才要进一步扩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项目覆盖人群,提升项目实施绩效,帮助群众防病于未然,确保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来源:健康中国,凤凰资讯,北京日报,健康报新闻中心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