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冬病夏治”越来越近了……简单几问,帮助长辈及早发现骨质疏松!
2015/6/29 小云健康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一种特殊疗法,也是中华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需要“夏治”?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这些患者,常常自体免疫力低下,每到冬季因季风、受寒而容易诱发。而夏季这类疾病处于缓解期。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三伏天又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按照“春夏养阳”理论,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哪些人最合适冬病夏治?

     1、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

     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因此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间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体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这类病人中有冬发夏止的,有冬天厉害、夏季缓解的。在夏季应注意风寒,除须注意并做到以上禁忌事项外,还须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3、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

     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不少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故夏季除注意上述禁忌外,还须忌过食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

     4、头痛

     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此外还须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5、逢冬怕冷

     逢冬怕冷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还须注意不使其出大汗。

     “冬病夏治”也可借助饮食来调理

     骨关节痛、哮喘、“老慢支”、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能在夏天补阳,冬天时症状就可以减轻。

     可多吃温阳食物,如鸡肉,在食用时,可放入适量人参或黄芪等一起炖煮服用;同时配合温阳散寒、利水的食物,如茯苓、仓术、薏苡仁等,效果更好。

     帮助长辈及早发现骨质疏松

     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延长,骨质疏松已跃升至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跟退化性关节炎不同,骨松来得无声无息,疾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征兆,常有病人发生骨折了才知道自己骨松非常严重。

     其实中年以后,骨生成的速度就开始减缓,骨分解的速度则维持不变或加快。所以随着年纪增加,骨骼会开始变得疏松、空洞,就像遭到白蚁蛀蚀的梁柱一般,变得脆弱易碎。

     大家对骨质疏松症不再陌生,但是如何提高骨质疏松预防意识,但百姓手中缺乏量化的实用工具。

     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华教授推荐了两项简易自我初筛工具: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及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发布的“一分钟风险测试”。

    

     这里主要介绍“一分钟风险测试”:

     它由10个问题组成。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即为阳性,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症,需要进行骨密度测定来得出结论。

     这10个问题是: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碍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如何观察长辈是否骨松?

     骨松好发于女性身上,主要是因为更年期后建构及保护骨骼的雌激素浓度降低,会加速骨流失。

    

     然而,骨松也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到了65岁左右骨流失的速度就和女性差不多。

     75岁以后罹患骨松的情形和女性一样普遍,甚至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还比女性高。

     可见,无论老爸老妈都不能对骨松掉以轻心。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小云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